央视近日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洪湖赤卫队》,让我们重温了红色经典。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洪湖赤卫队又是什么样的呢?
游击活动
洪湖位于湖北省境内,横跨洪湖市与监利县,东南距长江仅4千米,境内河流湖泊交织其间,地形十分复杂。
湖北省在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就曾蓬勃发展,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共产党人没有被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吓倒,从1927年9月起,鄂中和鄂西的各县,相继组织了以农民武装为主的武装暴动。武装暴动失败后,保留了沔阳游击队(鄂中游击队)和石首、监利等数支游击队,在洪湖边上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活动。
1928年1月下旬,中共湘西北特委领导人周逸群、贺龙等奉中共中央指示赴湘西北组织工农武装,途经洪湖地区时,将分散活动的各地游击队共500余人,组成第49路工农革命军,初步开创了洪湖地区武装斗争的局面。
血的教训
周逸群、贺龙离开后,洪湖地区游击队遭到敌人重兵“围剿”,仅剩段德昌、彭国材等人率领游击队余部数百人在洪湖继续坚持斗争。后来,周逸群又回到洪湖,重建中共鄂西特委,按照“左”倾中央指示在各县组织暴动。结果,各县暴动相继失败,许多优秀共产党员被杀害。
周逸群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中央的路线存在问题,遂对洪湖地区的现状、敌情、社情做了详细调查,并将材料上报中央,特别谈了对暴动的看法。而中央在致湖北省委并转鄂西临时特委的指示信中,对周逸群的报告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周逸群遂亲自赴中央,向周恩来进行了汇报。周恩来在认真地听取了周逸群的汇报后,起草了《给贺龙及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信中对游击战争、建立农村根据地等方面,做出了明确指示,从而摆正了革命的航向。
稳步发展
周逸群回洪湖后,湖北省委批准成立了鄂西特委,由周逸群任书记、万涛任副书记。之后,周逸群、万涛和段德昌一起在三屋墩对各县赤卫队进行了整编。
赤卫队亦称“洪湖赤卫队”,由周逸群任队长、段德昌任参谋长,自此停止盲目暴动,改为通过发动群众,利用洪湖水泊网地的便利条件,开展游击战争。与此同时,随着党员队伍逐渐扩大,建立了秘密的农协会、妇女会和少先队等组织。游击队时而集中,时而分散,运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打击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先后在洪湖、白露湖和华容东山一带开辟若干小块游击根据地。就这样,洪湖地区的革命力量,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依然稳步发展。
红二军团
1929年春,洪湖赤卫队改称为鄂西游击大队,编成3个大队,后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领导鄂西地区军民,多次挫败了国民党正规军和地主武装的 “清剿”。洪湖赤卫队也随着洪湖苏区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此后,在赤卫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1师,后又升编为工农红军第6军。1930年7月,红6军与贺龙率领来洪湖的红4军合编为红2军团,创立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
此后,苏区各县乡的赤卫队积极组织农民自卫武装,在敌人来“围剿”时,配合红军保卫苏区,特别是在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更是成为反“围剿”的主力。其间,先后有数十万农民群众参加赤卫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摘自《老年生活报》韩锋/文 2010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