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山市淤头镇,人们经常可看到一位中年人不辞辛劳地走村串户,热情地为村民传授科学养猪技术,不厌其烦地宣传动物卫生知识。养猪户们说,多亏了他,这几年淤头镇养猪业突飞猛进,一跃成为江山市名副其实的“养猪大镇”,许多养猪户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车。他,就是淤头镇动物卫生监督站负责人、“全省十佳畜牧兽医工作者”刘斯龙。
踏实肯干杜绝违禁药物
现年47岁的刘斯龙于2006年3月来到淤头镇动物卫生监督站。该站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刘斯龙既当领导,又当职工,担负着全镇动物的防疫治病工作。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踏实苦干,任劳任怨。
以前,该镇个别养猪户曾发生过添加违禁药物的案例,从2007年开始,刘斯龙一方面经常走村串户上门向养猪户宣传添加违禁药物的危害,另一方面,他多次聘请华中农大和浙农大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为养猪户举办技术讲座和培训班,指导村民科学养猪。
他还利用广播及分发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科学养猪的知识及好处,并根据各阶段生猪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指导养猪户做好防疫工作。近4年来,该站先后牵头举办了养猪讲座及培训班150多期,参加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并分发各种科学养猪资料1万余份,有效地促进了该镇养猪业健康、快速发展。
2009年6月,省畜牧兽医局组织违禁药物检查小组在淤头镇突击暗访检查,抽检了100多份样品,未发现一例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合格率100%。
贴近群众巧树致富典型
和刘斯龙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有丰富的畜禽防病治病知识,而且还有丰富的养猪实践经验。
过去,淤头镇农户养猪不多,有些农户想走养猪致富之路,但因缺技术而坐等观望。为了消除村民们的顾虑,走上养猪之路,刘斯龙决定先树立典型,然后以点带面推动。
该镇山塘村养猪专业大户郑光亮,养猪起步早,头脑活络肯吃苦,又有文化。刘斯龙决定从他身上突破,他经常与郑光亮交流养猪技术及实践心得,并帮助郑光亮成功走上了“用粪蛆喂鸡产蛋,鸡粪种青饲料,青饲料喂猪,猪尿生产沼气,沼气给员工烧水做饭及照明”的规模化生态养猪之路。近年来,郑光亮每年出栏的生猪都在两三千头,年收入突破百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大王”。“郑光亮模式”很快在全镇生根、开花、结果。去年,淤头镇能繁母猪饲养量达2.3万头,生猪存栏量超过20万头,分别比2006年增加0.45万头和4万头,许多养猪户由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关注环境大力整治污染
随着全镇养猪户的不断增多,污染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保护好环境,刘斯龙一方面组织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积极配合镇政府,狠抓养殖治污工作。
2006年9月,投资70万元的农业部标准化养殖小区工程,在该镇新建村破塘山开工建设。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刘斯龙每天都现场监督,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一个月下来,他被晒得又黑又瘦,体重下降了五六公斤,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喊累。最终,该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受到农业部的好评。
近年来,刘斯龙协助配合镇政府向上级争取来“811”沼气项目工程资金达1000多万元,由他负责申报实施的省“811”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程270多个。淤头镇成为“浙江省动物防疫示范乡镇”,镇动物卫生监督站荣获实施省“811”工程项目先进集体。
共产党员刘斯龙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地耕耘在淤头镇这片土地上,谱写出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助农增收赞歌,被称为养猪户的贴心人,村民奔富路的“领路人”。
(郑积亮 毛黛丽 余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