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畜牧兽医

养殖户有事就喜欢找他

——记景宁县畜牧兽医局防疫监督科科长刘志锋

  •   1993年从金华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刘志峰就与畜牧兽医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是在乡镇农技站,还是在县畜牧兽医局;不论是负责畜禽饲养技术推广,还是负责动物卫生监督,他都勇于开拓创新,甘于奉献吃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严格执法,保一方消费平安
      1998年,刘志锋放弃从政机会,从景宁县葛山乡科技副乡长调到县农业局从事专业工作,并多年兼职派驻县生猪定点屠宰场从事检疫执法工作。
      一次,他在市场查处一起病害猪肉案件时,不法肉贩拿起一片生肉放在嘴里咀嚼着说:“你说这猪肉不能吃,我吃给你看。”说着还拿起明晃晃的屠刀说:“我看谁敢没收我的猪肉!”刘志锋面不改色地说:“你要了我的命,就是杀人之罪,你也有父老妻小,难道你的命就值这点肉钱?”周围顾客纷纷谴责肉贩的不法行为,支持刘志锋依法没收病害猪肉。
      这样的案例,在刘志锋的执法经历中并不鲜见。几年来,他查验生猪和家禽8000多车、批次,检疫生猪15万头、羊3万多只、家禽70多万羽、猪肉10多万吨,负责查办各类违法案件80多起,结案率100%,有效保护了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维护了当地的畜禽产品市场经营秩序。2008年,他荣获丽水市优秀动物检疫员称号,同年在全省动物检疫技能比武中荣获个人一等奖,并被授予全省仅有5名的省级动物检疫能手称号。
    倾情服务,为畲乡农民造福
    多年来,为及时了解、帮助农民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刘志峰公布自己的住宅电话、手机号码等联系方式,让养殖户随时都可以和他联系。很多养殖场(户)有事情都喜欢找他咨询、请教,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刘老师”。
      200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大雨滂沱。离景宁县城有20多公里路的梅岐乡高闩村养羊大户吴学松,一只母羊出现难产,还有一只县农业局赠送的良种公羊发病。束手无策时,他想起前不久县畜牧兽医局专家刘志锋给大伙送种羊时讲的话:“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尽管给我打电话。”风雨交加,路途又远,他会来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吴学松找出刘志锋留下的电话号码拨了出去,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
      电话那头,忙碌了一整天的刘志锋刚上床休息。了解原委后,他简单向养殖户作了交代,立即披衣起床,穿上雨衣雨鞋,找了辆三轮车直奔高闩村。诊断、治疗,一忙就是几个小时,看着两只可爱的小羊羔和快要滴完药水的种公羊,吴学松笑了,连说:“真是太谢谢刘老师了!”此时雨也停了,东方已露鱼肚白。
      为加快畜禽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刘志锋充分利用县畜禽技术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在为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提供优质兽药、饲料、疫苗的同时,开展24小时无偿技术咨询服务,几年来为专业场(户)免费门诊4000多人次,治疗畜禽疾病2600多例次,技术咨询服务上万次,为养殖场(户)挽回经济损失百余万元。
      他主持实施的《山区发展肉用山羊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惠及全县20多个乡镇,建立养殖示范户近1000个,引进、筛选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种羊3000多只,使全县山羊饲养量从2002年的2.4万只增加到2009年的3.7万只,20只以上规模场(户)达300多个,普通养羊户实现增收2000多元,科技示范户增收达万元以上,最高的有3万-5万元,不少畲乡农民发了“羊财”。
    学无止境,勤钻研成果斐然
      刘志锋把“学无止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加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省农广校畜牧兽医专业大专班、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农技推广大专班和动物医学本科班的学习。
      在工作中,他十分注重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的论文《非卫生猪肉的识别及其防制措施的探讨》在国家一级期刊《中国畜牧杂志》上发表;《依托资源优势,促进山羊产业稳定发展》、《山羊发生流产的原因探讨》在《中国牧业通讯》上发表。2000年以来,他累计有27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刊物发表,500多篇报道被录用在省、市、县的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上。
    (王振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