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碳汇造林树种速生桉引争议

  自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成立至今,该市苍南、瑞安、永嘉等9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了碳汇林基地。近日在苍南县举行的碳汇造林研讨班上,温州市提出未来十年增加23万亩碳汇林的规划。在此规划下,该市每年将新增30多万吨的碳汇,这相当于抵消15万辆私家车的碳排放。这一规划的实施,将为全国范围内碳汇林业的建设提供经验。
  在碳汇造林不断升温的同时,碳汇林树种速生桉也引来业界争议。
  温州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称,目前温州碳汇造林项目的树种大多为乡土树种,其中毛竹固碳能力最强。但由于温州地区气候不宜种植毛竹,相比之下,固碳能力仅次于毛竹的速生桉成为该市一些地方的不二之选。
  尽管林业部门及农民对此都感到期待,但有学者研究指出了个中危机:速生桉的吸水吸肥吸氧分的能力太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速生桉所及之处,其他树种均不能存活;施肥量过大则会导致水源污染。因此,桉树也被人称为“霸王树”。
  面对桉树的种种负面新闻,苍南县振海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蔡晖对此感到不以为然。他强调,苍南的碳汇林都种植在荒山上,这些地方土地贫瘠地力较差,最适合苍南碳汇林的树种便是速生桉。“速生桉的吸水量只有松树的一半,并不算大。毛竹生长很快,但它里面太松,密度没有桉树大。”针对网上流传的西南大旱源于速生桉的消息,蔡晖补充道:“这绝对是错误的。种过速生桉的土壤在十年内不适合再种速生桉,但种其他树种没有问题。”蔡晖同时表示:他们明年已计划引进其他树种,改变单一种植桉树林的现状。
  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施拥军认为,“如果全部种上速生桉,那对环境和水土的危害是很大的。”
  知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媒体负责人王兴说:“速生桉对植物多样性的破坏是肯定的,大多数速生桉林周围甚至连棵草都没有。”
  绿色和平森林保护项目主任易兰表示:“在山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带来的潜在环境影响要远远大于平原区。工业用速生桉属短期轮伐林,每6-7年轮伐一次,并清空地表植被,以种植新一轮桉树幼苗。”易兰说,在这期间,由于没有植被保护,在雨季山区速生桉采伐迹地会产生更多的水土流失,在一些坡度较大、地表脆弱区可能会引发一些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等。同样,由于使用大量化肥,也有可能导致水体污染。
  易兰强调:“人工林不是森林,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必然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发展人工林。” (陈梦吉 周婧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