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玉米成熟,云和县雾溪畲族乡砻头村党支部书记严荣尧在田间锄草时,巧遇一群猕猴在掰玉米棒吃。严荣尧顺手摘下一片树叶,吹起了口哨。很快猕猴们不吃玉米棒了,驻足聆听。就这样,他在这边吹着小曲儿,猕猴们则在那边托着腮帮,个个听得“陶醉”。
在砻头村,村民与珍稀动物嬉戏玩乐早已不是稀罕事。现在,262位砻头村民几乎个个都能脱口说出25种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
砻头村是一个偏远小山村,虽不富裕,但村民保护动物的意识却很强。1987年,村里的森林就开始全部禁采;1989年,在没有政府补助的情况下,村里设立了5000亩的动物保护基地;1999年,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砻头村珍稀动物保护协会,会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则覆盖全体村民。
20多年来,砻头人“不多砍一棵树,不愿捕一只鸟”。由于环境好,各种珍稀动物常常到砻头村做客。一次,村民温建军在树林里看见一只小毛冠鹿,它的左腿受了伤。他赶忙将小鹿抱回家,给它清洗伤口,然后泡奶粉给它喝,如同照料婴儿一般细心。一个月后,与他一起吃喝玩乐的小鹿康复了。当他把小鹿放回山上时,却发现小鹿一直看着他,不肯离去。于是他又抱起小鹿,一直走到上次救它的那个山坡,将它放下,这时小鹿绕着他走了几圈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黑麂、毛冠鹿、黄腹角雉、猕猴、穿山甲、猫头鹰、白鹇……在砻头村,村民能一口说出在村里出现过的25种珍稀动物的学名。当前群体最庞大、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猕猴了。砻头村人都见过猕猴,而且不是一两只,数量多达几百只,它们成群结队地活跃在山林里。与村民最接近的便是猫头鹰。“你看,白天它们就睡在这里。”村委会主任柳青河指着几个树洞说,“到了晚上,它们才出来活动,知道它们忙什么?哈哈,当然是给我们全村人捉老鼠呗。”前不久,村民黄仁贵上山时,一阵像小孩子啼哭的叫声,由远而近传入他的耳中,很快眼前便出现了一只黄腹角雉。他陶醉地说,它就那么一直盯着我看,一点也不怕生,真是逗极了。 (王文勇 陈炜芬 夏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