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创新载体

  李起福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具体到农业产业的发展上,就是要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发展形态和发展机制,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农业领域的一个创新载体。通过几年努力,目前仙居县已建成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3.5万亩,带动辐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我们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编制规划,明确目标。今年年初,仙居与浙大一起编制《仙居县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并把仙居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与仙居台湾农民创业园、粮食功能区的建设相结合,在全县形成“一园两区”的格局。根据规划,仙居县从2010年起,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5万亩旱涝保收、技术先进、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3万亩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中、功能有机结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10个突出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主导产业示范园,建成10个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园。(二)创新机制,集聚要素。一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了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每年安排250万元资金对土地流转成效明显的流转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进行奖励和补助,对实现土地集中流转的农户,给予每亩300元的补贴。同时,打破乡镇、村界限,对列入核心区和示范区的土地,全面实行连片流转。至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8.64万亩。二是创新工商资本引进机制。编制了《仙居农业招商指南》和《仙居农业招商项目库》,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去年全县抽调28名干部分派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专职招商,共签约农业项目21个,协议引进资金1.6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66亿元。三是创新农业园区经营机制。按照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健全“市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模式,推动各主导产业形成1-2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园区建设的生机活力。(三)跟进服务,提升水平。一是跟进农技推广服务。在园区全面推行技术派驻和技术承包制度,实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园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同时,为园区提供规划、品种、标准技术、投入品使用、疾病防治、质量监管、农业品牌“七统一”服务,努力提升园区的标准化水平。二是跟进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对园区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三是跟进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在园区全面推行绿色、有机农业标准生产,实行产地准出管理,确保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对农技人员所联系的园区,全年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的,奖励3000元,每次抽检不合格的,扣300元。(四)强化保障,凝聚合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管委会,专门负责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创建工作。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对财政、农办、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明确第一产业扶持资金70%以上用于园区建设,每年落实建设资金1000万元,逐步建立起资金跟项目、项目进园区的支农投资管理新机制。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对园区建设实施立项申报、立项公示制,创新绩效考核制度,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作者系仙居县副县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