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绝学屡屡破案
1972年6月,董艳珍出生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山嘴子乡南梁子村,董家有着家传的独门绝技——足迹追踪,爷爷董世玉更是远近闻名的“足迹神探”。
按照传统,此门秘技传男不传女,爷爷不教,董艳珍就自个儿揣摩。有一次,她放学后,把毛驴赶到后山吃草。回到家里,小艳珍给爷爷讲起了骑毛驴做实验的发现:毛驴负重时踩下的蹄印左右间隙宽,前后间隔短;不负重时的蹄印左右间隙窄,前后间隔长。爷爷听后,赞许地说:“本不想让你学这些东西,不过你还真是块好料。”就这样,爷爷再去犯罪现场时,挎斗摩托车里多了个小人儿,爷爷悉心地把终生的经验和技术都传授给了孙女。
1988年夏天,内蒙古赤峰市广德公镇王家村发生了一起纵火案,2500余公斤稻谷被烧毁。当时,爷爷刚做了手术不能活动,就向警方推荐了放假在家的孙女。16岁的董艳珍第一次单独出现场,因距案发时间过去了3天,纵火现场已被破坏。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观察,她在距火场十几米的地方发现了两枚大头鞋的足迹,认定这是犯罪嫌疑人的脚印。一番观察比对后,她推测此人身高1.82米,男性,身体微驼,年龄在45岁左右,并且足迹是在扭动身体扔东西时留下的。她判断犯罪嫌疑人是站在此处把装有汽油的容器点燃后扔向谷垛的。民警对董艳珍的判断将信将疑,当他们在火场找到两个被大火烧焦了的酒瓶子时,一下子对董艳珍钦佩起来。董艳珍在不远处又发现十几枚嫌疑人逃跑时留下的足迹,顺此足迹追踪了四五里路至嫌疑人李某家中,并在其家搜出一双翻毛大头鞋。警方看到李某身高1.80米左右,背微驼,一问年龄正好45岁,和董艳珍现场分析的一点不差,这下更佩服眼前这个小丫头了。
1990年7月,董艳珍高考失利。两年后,她与梧桐花镇铅锌矿青年李金成结了婚。
婚后,丈夫在矿上上班,董艳珍就在矿区开了个小卖部。开业仅一个月,她的小卖部便失窃了。董艳珍细心察看了现场,根据鞋印特征,追到了平安村一家农户门前,她暗暗记下方位,然后去派出所报案。
“老李家媳妇会看脚印破案”的消息在矿区传开了,这以后,远近乡镇发生了案情,都会请董艳珍出现场。1998年,董艳珍被梧桐花镇铅锌矿公安处聘为技术员。两年后,中国刑警学院足迹学专家吴旭芒在内蒙古办案期间,听说了董艳珍的事迹,就建议她去中国刑警学院学习痕迹检验,他负责促成此事。2002年7月,董艳珍获得了中国刑警学院颁发的大专毕业文凭。
破获奇案当了教授
有了理论知识作基础,董艳珍如虎添翼,破起案来更加得心应手。吉林省长岭县公安局被董艳珍的传奇经历所吸引,2003年4月,聘请她担任刑警中队技术员。
2006年3月,长岭警方接到报案,该县网通公司设在流水镇爱莲花村一带价值3万多元的通信光缆被盗。董艳珍到达现场后,很快确定了两名嫌疑人的足迹,并推断两名案犯为男性,一个32岁左右,身高1.68米,脚穿黄胶鞋,体态中等;另一个身高1.72米,体态稍胖,30岁左右,脚穿旅游鞋。根据这些线索,警方很快抓获了两名犯罪嫌疑人。
董艳珍的名气越来越大,外省警方有疑难案件时,也向她求助。2006年12月18日上午,山东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一个独居老太太被杀,经过现场勘察:尸体旁有两枚完整的带血足迹,未发现其他有价值的物证。董艳珍对现场留下的足印进行比对分析后得出结论:犯罪嫌疑人为男性,身高1.72米左右,年龄在35岁上下,中等体态,小内八字步,左肩比右肩高,右脚踝骨外翻,行走时身体微前倾。警方按照董艳珍描述的嫌疑人形象,经过排查,很快锁定了目标。
此后,董艳珍先后受邀到陕西、安徽、河南、四川等省进行协助破案,被誉为“脚印女侠”。由于董艳珍在足迹追踪领域的特殊才能,2009年3月,她被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客座教授。从一个农家女子到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董艳珍用她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人生传奇。
(摘自《梅州日报》2010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