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农机化

机插技术赢得粮农“芳心”

  日前,桐乡市三新村种粮大户王建华一大早就赶到承包的稻田里拔草施肥,打开机埠引水排灌。放眼望去,整片稻田分蘖繁盛,长势喜人。王建华笑着说:“这些晚稻田是机插的,从育秧到插秧都是机械化一条龙生产,现在看来真是好。”
  王建华今年承包种植晚稻近千亩。5月初,王建华开始着手单季晚稻播种工作,准备采用传统的水稻直播技术。就在这时,该街道农经中心的农技员许甫金和李汉江找上了门,向他推荐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希望他能试一试。
  王建华没同意,农技员许甫金取来技术资料,在田头给他上起了课,详细分析了机插田的优势:早发、低位分蘖、抗病抗逆强、田间管理简单。“机插水稻平均每亩单产高出人工栽插25公斤,降低成本30%至40%,光前期除草管理,每亩就可节约人工及除草剂30元……”农技员李汉江也在一旁算账,用数字说话。王建华决定先尝试100亩。
  在农技员的帮助下,王建华选定“甬优8号”杂交粳稻为机插品种。稻种送进育秧中心进行集中催芽育秧,6月中旬,匀称整齐的秧苗通过插秧机进行插植。“以往人工插秧一个劳力每天最多只能插1亩,采用机插后插秧机每天每台能插40多亩。”王建华站在田埂上一五一十地说起了机插的好处。
  到了8月下旬,处于分蘖孕穗期的机插晚稻根系茁壮,长势比一般的直播田更好。前不久,嘉兴其他县市的几位种粮大户特地赶来“取经”,准备明年大面积机插。王建华告诉笔者,下一步他计划改造完善承包田的防旱排灌设施,扩大机插面积。
  在该市屠甸镇石泾农机专业合作社,所有社员都采用了机插。社员刘志江早在2007年就率先尝试,他告诉笔者,当时机插面积相对较小,育插秧都缺乏经验,不过,经过几年推广完善,现在技术更加成熟,改良过的机插技术更加省工节本,晚稻单产也逐年提高。“现在不少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的散户看看效果好,也联系合作社进行机插作业。”刘志江说。如今,水稻机插技术已逐渐赢得桐乡种粮农户的“芳心”。
(朱铁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