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宁波农业将以都市化、产业化、外向化、特色化为方向,以建成现代化都市型生态农业为目标,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以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十二五”期间,宁波要积极培育农业循环经济载体,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体系,着力推进以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利用、立体种养、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等五大模式为重点的循环农业建设。到2015年全市建成3个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0个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和50个循环农业推广项目,提升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形成基地园区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十二五”期间,科技对宁波农业增长贡献率要达65%左右。该市将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作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整合科技推广资源,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要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健全良种育繁推体系,提高主要农畜产品良种良法覆盖率,实施种苗工厂化繁育和种子种苗创新平台建设。要积极创新农作制度,万元高效种养模式推广面积达25万亩以上。
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基础,努力推进“两区”建设。宁波将把深化提升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和产业化平台,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推进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精良化装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要创建规模集中、要素集聚、多功能融合、循环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的20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生产设施完善、竞争力强的6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装备设施先进、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1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以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为重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扎实推进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县级动物防疫站、标准化乡镇兽医站和溯源预警等项目建设,强制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在今后5年里,宁波将加快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市、县、乡和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生产记录制度等,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到2015年,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覆盖面达到100%;全市生猪、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市级以上抽检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5%左右。
以品牌营销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十二五”,宁波将坚持品牌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主要农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要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达到300个。全市经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增加到900个,面积2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增加到1000个,年产量达到20万吨;省名牌农产品增加到80个,市名牌农产品达到100个。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