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农机化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余风
  一次会议,带来了一个新名词——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对农机系统来说,这是一个新课题。
  在此次全国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成了与会者热议的新名词,以它为主题的全国会议也是第一次。
  何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所言,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以公共财政为保障,由政府部门及其机构为主体提供,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公益性服务,主要包括面向社会开展的农机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和信息宣传等服务内容。
  这一定义告诉我们,农机化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是政府及其机构,是由公共财政来保障的非盈利性服务。它更加强调公益性服务,更加有利于政府提供服务向非市场、均等化方向发展,这是一种认识上的深化。这也要求农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机具种类、数量大幅增加,在帮助农民“买得起”农机的基础上解决“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对农机化公共服务提出了更加迫切、更加广泛、更高层次的要求。面对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机制不活、投入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加快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剖析这一新概念,质量监督、信息服务等新内容被列入公共服务领域,这就要求农机管理部门要更加关注农机产品质量,更加重视为广大农机手提供信息服务,这是农机化健康科学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要求。
  新概念的提出,是农机管理部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推进农机化发展的新征程。“十二五”期间,加快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农机质量监督服务、农机安全监理服务、农机教育培训服务、农机化信息服务等五个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将成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而这一高点的攀登,还有待于全体农机人的共同奋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