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郭芳 管光前)“现在用电安全多了,遇到刮风下雨的日子,再也不怕停电了!”望着眼前穿梭在竹林中的输电线路,临安太阳镇浪山村党总支书记詹根强喜笑颜开。最近,浪山村和临安其他28个行政村通过了新农村电气化村考评验收组验收,正式被命名为“临安市新农村电气化村”。
浪山村是临安五大少数民族村之一,村里竹笋产业占到总收入的40%。据詹根强介绍,以前村里的线路导线一般是“赤膊”的,每逢刮风下雨,竹枝一旦触碰到导线,线路就会跳闸。往年为了保障输电线路通道畅通,不得不将安全距离不足的竹子砍去顶端部分,这势必影响竹子的生长态势,最终影响到村民的收入。在此次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原本8米的水泥电线杆被换成了更高、更壮的12米水泥杆,裸导线更换成了绝缘导线,这些变动不仅给线路下的竹子带来更大的生长空间,线路跳闸情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悉,今年临安市供电局投资4000余万元,对当地29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进行了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改造工程除了导线、水泥杆更换外,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还对变压器进行重新布点和增容,以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家用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器,为村民人身安全加上一把“锁”。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插上了“电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