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种粮特刊

稳粮保供给 增收惠民生

  •   作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2010年,衢州市衢江区以“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为指导思想,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抓手,以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年共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94万亩,比上年增长3.16%;总产量16.79万吨,比上年增0.37%。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在大灾之年又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续写了衢江区粮食生产的又一个辉煌。
    坚定一个方向——多种粮种好粮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0年春节一过,该区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种粮准备,通过访大户、跑田头等方式,发动农户及早做好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同时,先后4次召开种粮大户座谈会,帮助他们制订全年粮食生产计划,引导他们进一步稳定和扩大种粮规模,开展粮食集约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为了将粮食生产任务从“数字”变为田亩面积,该区对全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农户和地块,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在明确目标责任的同时,该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技术培训、科技入户、发放资料、深入田间地头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把良种补贴、大户补贴、农机补贴、综合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户,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紧握一个抓手——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
    2010年,该区在莲花镇东湖畈和全旺镇全旺畈各建设了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分别为6805亩和2628亩;在杜泽镇杜泽畈和高家镇大田畈建设了两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分别为4794亩和4527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成功建设,成为该区粮食生产最可靠的保障,最得力的抓手。
      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有关要求,该区结合实际编制了《衢江区东湖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和《衢江区全旺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认真细致地编制衢江区2010—2018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并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该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广水稻轻型栽培(包括旱育秧、直播、抛秧、强化栽培、稻鸭共育和单季晚稻“五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先进适用技术,同时,广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活动,按每个功能区一个中心示范方的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指导,努力提高示范方产量。
      同时,该区以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为样板,积极引导鼓励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牵头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区组织化经营水平。目前,该区18754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已顺利通过区级验收认定。
    完善一个模式——“东湖模式”促增收
      “东湖模式”通过一年的实践,运作更加规范和成熟。2010年,全村早稻种植面积779亩,比上年增加683亩,增幅达711.46%;平均亩产400公斤,售价1.96元/公斤,收入784元/亩,扣除社员上交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成本费110元/亩,社员自行操作的肥料成本费100元/亩和抛秧人工费40元/亩,收益534元/亩,全村种植早稻增收41.60万元,户均增收1882.29元,为该区发展粮食生产尤其是推动早稻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一年,“东湖模式”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300亩,涉及附近4个村,辐射带动周边41个村,面积12000亩。通过社会化服务,早稻平均单产389公斤,比面上增产27.91公斤/亩,增幅7.73%,共增产粮食334.92吨,为农民增收80多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