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种粮特刊

让荣誉拥抱种粮人

  本报评论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价是物价的基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粮食增产、农业丰收,才能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控制CPI指数的上涨。在稳物价、控通胀作为当前主要经济工作方向的背景下,强化“粮食生产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扶持政策,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无疑是政府实现经济目标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基础。
  正因为如此,新春伊始,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纷纷出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月9日,国务院出台十大举措,扶持粮食生产;2月10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强调,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今天,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隆重表彰了宁波市鄞州区等5个“2010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授予金华市、绍兴县、衢州市衢江区等14个市、县(市、区)为“2010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县”荣誉称号。而此前,省农业厅已发文表彰了桐庐县大路粮油专业合作社等10个2010年全省粮食生产优秀合作社和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灵源村林卫明等11位2010年全省优秀种粮大户。这些举措都向全社会传递一个强烈信号:我们重视粮食生产,让荣誉拥抱种粮人!
  当前,国际国内农业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和农副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搞好今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对于平抑物价、降低通胀风险和预期,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而去冬今春,我国八省冬麦区遭遇干旱,春粮受灾面积较多,使粮食安全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浙江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就粮食生产而言,受自然禀赋条件的限制,人多地少矛盾依然突出,发展基础仍很薄弱,粮食自给率下降趋势难以逆转,这就更需要我们以创新务实的精神,将粮食生产作为战略性产业,摆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做好粮食生产工作。
  去年,我省推出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举措,提出到2018年在全省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尽管大多数地方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仍在建设之中,但从一年的实践效果来看,粮食生产功能区对稳定和发展我省粮食生产的作用明显,19个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市、区)的经验证明,粮食生产功能区已成为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成为各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要而有效的抓手。
  当然,市场经济最不能忽视的是市场本身的调节作用。我省粮食生产近几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适用技术和良种的推广,使种粮效益明显提高,从而鼓起了粮农的种粮信心。生态大米每公斤20元、种早稻亩收益超千元、种粮大户开着小车种水稻、职业种田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些都是近年来发生在我省种粮人身上的新闻。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转眼又将是春耕备耕时节。新的一年,种粮的环境更好,种粮的效益可期,让我们乘着政策的春风,多种粮,种好粮。待到丰收时,让金灿灿的田野,向全社会彰显种粮人为社会安宁、物价稳定、民生幸福作出的贡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