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彭高峰或许是最幸福的一个人。2月8日,他通过微博找回了被拐3年的儿子彭文乐。一时间,“微博打拐”成为舆论焦点。国外在打击人口拐卖上采取怎样的措施?他们在保护妇女儿童方面都有哪些妙招?
美 国
流浪儿童享教育医疗权利
儿童失踪案件在美国也很常见,不过这与拐卖无关。据美国司法部公布的数据,政府每年接到近80万宗儿童失踪或绑架报案,其中70多万宗是由于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或孩子离家出走造成的,99%的失踪儿童能再和父母团聚。
在美国,每年只有几千件失踪案属于非亲属绑架性质,真正危及儿童人身安全的案件只有100件左右。拐卖儿童的案件在美国几乎没有,一是因为美国不存在人口贩卖的市场,二是因为美国政府在寻找失踪儿童上投入了巨大的警力资源和社会力量。如2009年10月发生的轰动全美的“热气球男孩事件:科罗拉多州一对夫妇向警方报案称,他们6岁的儿子爬入一个热气球升空不知去向。当天,美国各大电视台全天候进行了追踪报道,警方派出了两架军用直升机在北科罗拉多平原展开大面积搜索。虽然这一事件后来被曝光是一场为出名而策划的骗局,但美国警方和媒体对儿童失踪事件的重视可见一斑。
美国国会在1982年就通过了《少年儿童失踪法》,促使人们加强防范意识。一旦儿童遭到诱拐或绑架,联邦调查局会立即介入,开展高效的搜救行动。美国还设有“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失踪儿童家长可以借助该中心网站发寻人布告,也可请求该中心出动专业搜救小组。美国搜救失踪儿童的民间力量也很强大,在沃尔玛等大超市的布告栏里也经常能看到民间组织为寻找失踪儿童贴出的告示。
在美国,流浪儿童享有上学的权利,可以获得免费的公立教育、免费的学校膳食和往返于学校的免费交通。流浪儿童还可以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因此流浪儿童只是无家可归,并不是难以生存,没必要上街乞讨。一旦有儿童被发现上街乞讨,会立即被送到儿童福利机构里。如果背后有成年人指使,即便是他的父母,也将面临起诉。
泰 国
拐卖集散地疏堵并重
泰国一直以来存在着严重的“输出”妇女的问题,其中许多女孩被拐骗到西方国家从事色情业。此外,泰国的儿童拐卖现象也比较普遍,多数被拐卖儿童被迫乞讨,或是被卖往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泰国学者指出,泰国已成为人口拐卖“集散地”,很多拐卖活动在泰国中转。
对于拐卖妇女儿童现象,泰国政府采取疏堵并重的措施:针对有组织的非法打工,泰国制定了严格的用工制度,规定外国人必须取得工作许可,否则打工者和雇主都要受到刑事处罚。此外,泰国许多民间组织也呼吁社会各界对拐卖妇女儿童现象给予重视,加大妇女儿童教育普及力度,保证妇女儿童享有平等公正的权益,同时在工作培训机会上优先照顾妇女。
泰国政府1999年6月决定,将每年11月定为“停止对妇女儿童实施暴力”月。此外,泰国政府还针对得到救助后的妇女儿童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治疗,为妇女儿童提供学习和工作机会,同时成立专门的基金会为救助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和弱势群体民众提供帮助。
日 本
立法保护被拐外来人口
在日本,外来人口的贩卖受到广泛关注。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段通常是以“到日本打工挣钱”为由募集人员,然后以出国的各种费用以及在日本的住宿、找工作等费用为借口,让受害者承担巨额债务。在受害者还清债务之前,会没收他们的护照,以防止其逃回国内。受害者通常被迫从事非法的色情活动。
从前,日本没有专门针对人口贩卖的法律法规,对以上问题都是根据刑法相关法条进行处理。2005年,日本修改了刑法,将人口贩卖与诱拐视为同罪。并且,对于人口贩卖的受害者并不是将其立即遣返,而是给予其一定时间的停留许可,并对其进行保护。(摘自《北京晚报》任芊 王姗姗 王洋/文 2011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