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上世纪党内高层的回忆录热

  上世纪八十年代,党内高层领导干部写回忆录蔚然成风,回忆录公布了大量重要的史实。
代表作:李维汉的《回忆与思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内大批干部的解放、起用,不少干部回到北京。“文革”中,林彪、“四人帮”歪曲历史,混淆视听,以此来迫害干部。“文革”结束后,党内一些高层领导干部从历史教训中更加认识到党史工作的重要性,投身于党史研究,如李维汉撰写了《回忆与思考》。
  李维汉是毛泽东的同学、新民学会成员,曾留法勤工俭学,经历了建党以来中国革命的全过程。1979年时他已83岁,拒绝担任更重要的职务,仅挂名为中央统战部顾问,全力做党史工作。为了保证他的回忆能够准确,他将在湖北大学任教的罗章龙调到北京革命博物馆工作。他和罗章龙、易礼容一起与众多党史工作者座谈。然后,李维汉请中央党校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帮助整理。他着力撰写的 《回忆与思考》一书,既是一部回忆录,又是一部研究的著作。他在写这本回忆录中坚持三条原则:一是以集体为主,适当联系个人;二是实事求是,真实第一,力求写出历史本来面貌;三是重视总结经验。这本回忆录写了他从 1918年到1964年主要经历的大事。但是,由于1984年李维汉病逝,因此他的回忆录没有完全写完。他完成的部分以《回忆与思考》为书名于1986年出版。此书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党内高层领导人的回忆录。
  这一时期,出版的《聂荣臻回忆录》、《徐向前回忆录》,也曾轰动一时。
由党内高层向群体扩大
  1982年我们党开始实行离退休制度,规定干部60岁离退休,许多领导干部陆续离退休后,投身于他们熟悉的党史工作。写回忆录蔚然成风,好作品层出不穷,而且撰写回忆录呈现由党内高层向群体扩大之势。
  1987年党的十三大后,大批年轻同志开始在党中央担任领导职务,这样,薄一波的日常工作有所减轻。1988年4月,经过中央批准他开始写作《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他的回忆是重新看过档案,并且是经党史专业人员整理的,公布了大量的重要史实。
  此后,杨尚昆、黄克诚、胡乔木、李雪峰等八大中央书记处成员的回忆录纷纷出版,党内秀才、大翻译们的回忆与自述(如:师哲口述、笔者整理的《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等)也纷纷面世。此外,省部级领导干部、将军也有不少人撰写回忆录。有的回忆录常常会涉及全党的大事。如曾任江苏省第一书记的江渭清的回忆录,就披露了1964年刘少奇到南京的一些情况。
  (摘自《北京日报》李海文/文 2011年2月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