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姚力丹)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关键之年,记者日前从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海洋与渔业工作的重头戏将围绕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海洋渔业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展开。
做好服务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文章。我省将积极完成全国海洋经济试点调查工作,加强规划,完成《省级海洋功能区规划》、《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省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报批工作;开展海岛海域基础调查,推出第一批可利用无居住海岛名录;推进海域使用权流转,探索海域使用权二级市场建设相关工作。
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上半年我省将完成三类园区创建点的选择和审查工作,建设80个以上的各类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高度关注水产种业提升,在年内建成国家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4个省级以上良种场、20家规模化优质育苗繁育基地和1个省级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培育25个良种良法示范点;加快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今年我省将培育规范化渔业专业合作社60家,认定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5家,完成培训渔民7万人次、中高级以上技能型人才200人次。
加快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2011年,我省将更新捕捞渔船50艘、改造550艘;稳步发展远洋渔业,组织开展大西洋、中西太平洋金枪鱼、西南大西洋鱿鱼等资源的远洋探捕项目,建立远洋探捕数据库,争取建成国内外远洋渔业基地各1个。
我省将继续做好渔业管理工作,抓好渔船安全生产和渔业资源管理,严把“进人关”、“进船关”、“执法关”和推行社会化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渔船安全生产和渔业资源管理各项措施,打击非法渔船、建设平安渔场,启动基础渔船安全生产“百站千组万联网”工程。
做好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推进环境污染损害生态赔(补)偿工作,加强海洋环保执法工作;加强生态修复,积极推进重点海域、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推进涉海涉渔生态产业发展,支持海洋牧场建设,探索总结碳汇渔业发展模式,扩大洁水渔业、稻田养鱼试点范围;加强生态文化宣传,办好“海洋生态文明(温州)国际论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将推进近海海域浮标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加快浙北、浙南两个海洋环境应急监测中心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开展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启动“海洋防灾减灾311建设工程”,完善省级海洋预警报警信息集成与发布系统;加快标准渔港建设,全年完成渔港投资10亿元以上;深化安全救助信息运用,拓展60马力以下渔船动态监测试点范围;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涉海、涉渔科研所资源,提升渔业研发创新能力突破;完善基层渔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落实责任渔技推广制度,全面完成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项目建设,探索健全全省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