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紧扣四大重点 推进农村跨越发展

  胡新民
“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金华农村“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大战略思想,突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素质、深化农村改革四大重点,推进现代农村跨越式发展。
  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重点,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1255”工程,即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创建1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0个精品农业示范园和500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入实施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和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强塘固房”工程,推广喷微灌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到2012年基本农田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二是提升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努力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引导农村工业向工业功能区集聚,打造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工业区块,构建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发展。规范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管理,建立诚信经纪人、优秀经纪人评估机制,规范来料加工行为。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趋势,发展旅游、养老服务,发展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便利店工程”,认真落实刺激农村消费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力争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年均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有所下降。
  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县级村庄布局规划,形成以中心镇中心村为纽带的“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城乡一体规划体系。完善中心村培育扶持政策体系,依托中心村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第二轮村庄整治建设,全面推行农村基础设施“物业化”长效管护机制。统筹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并结合地方特色,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特色村。抓好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工作,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与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筹资增长机制;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城际之间的自由结转。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特色文化遗存保护开发及体育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机制,有效改进方法,力求在职能扶贫上有所加强,在金融扶贫上有所突破,在社会扶贫上有所推进。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拓展增收渠道;继续推进小额信贷扶贫和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资金互助社工作,健全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工作机制。
  紧紧抓住提高农民素质重点,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继续按照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向全面培育新型农民的转型要求,大力提升培训绩效。全面加强新理念、文明素质、民主素养培养和劳动技能培训。全面推行培训项目管理,促进培训工作制度化。深入实施“十万农民技工培训行动”、“十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行动”和“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培养行动”,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经营骨干、行业协会负责人、家庭工业业主、农家乐经营业主、农村经纪人、农村社区服务型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训。加快推进农村“双证制”教育,加强对未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后备劳动力创业就业的能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人员培训,围绕村庄整治建设长效机制要求,按每村至少配备一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人员、农村绿化养护人员、保洁人员、沼气池维护人员等目标,开展从业技能培训。围绕做强做大各地农业主导产业要求,加强种养业专业农户、加工能手、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社员等人员的培训。
  紧紧抓住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努力建立加快农村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的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建立土地征用补偿基金,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探索改革农村用地制度,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二是有效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金融部门积极推出更加贴近农民需要、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举措,推进农民住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融资工作,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加大力度推动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产品生产抗风险能力。深化金融支农政银合作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三是探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工城镇落户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镇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作者系中共金华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