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赵小兰)为农服务、气象支农,一直是气象部门工作的重头戏。按照“围绕民生,服务大众”的要求,省气象局连续4年推出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近日,省气象局又确立了今年为民服务的十件实事,其中气象支农项目依然是主角。今年十件为民服务的实事为:
一是在农村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增设自动气象站,减少气象灾害监测盲区,进一步提高农村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气象监测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气象灾害警报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各地将利用“村村响”工程或以建设气象预警“大喇叭”等方式,在各乡镇或村新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终端。
三是组织重点单位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提高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预防水平。
四是建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服务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各市将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选点建设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开展特色农作物气象观测,并设立气象联络员或气象协理员,实时监测园区的气象信息,逐步开展针对性农业气象服务。
五是在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负氧离子监测系统,服务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各市将选择一个以上主要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负氧离子监测系统。
六是开展乡村公共气象服务试点,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
七是在浙江天气网上发布实时气象监测产品,包括气象自动观测,雷电监测、卫星遥感和雷达拼图等资料,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天气实况。
八是开展群众满意气象审批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扩展窗口服务功能,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九是推广《农村房屋防雷设计施工实用图集》,开展百村防雷安全巡检服务活动,以点带面指导提高农村防雷避雷意识和能力。
十是全面建成我省建国以来台风登陆地标志物,提升全社会防台防灾意识。10月底前完成《浙江省台风登陆地标志物图集》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