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因被电击失去双臂的北京青年刘伟,在参加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比赛时,以双脚弹奏钢琴经典曲目技惊四座,让评委和观众深为感动,最终获得达人秀第一名。然而,他的苦练和坚守,却缘于一次对他形象的恶评。
刘伟在截去双臂后,想到一个音乐学校学习用脚弹奏钢琴,可是,学校负责人说,我们收了你会破坏学校的形象。刘伟心中犹如受到电击,下决心在家自学。几年后,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对“形象”二字,音乐学校负责人也未必弄清。他成全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却没有赢得学校精神形象乃至整体形象。
中国驻印度的一名外交官,去孟买公干,走出机场,代表印度官方接待他的礼宾官是一位走路一瘸一拐的残疾人。对这种“外交形象”都不顾的接待安排,中国外交官一开始难以理解。但是,当他了解原委后,却被深深感动。原来,印度法律规定,有多少残疾人,就必须在公务员中为他们保留相应比例的名额,这位礼宾官员,是在获硕士学位后,
通过考试得到这个外
交工作岗位的。印度
并不富裕,但这位残疾外交官的自信,让中国外交官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现代文明和发展的不懈动力。不顾“外交形象”的安排,却给印度争得了充满人文关爱的国家形象。
对一所学校而言,培养出意志坚强、品行高尚的学生,是自己最好的形象。一个学校对“形象”的认识模糊,损失的是个体;如果一个国家也对“形象”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损失无可估量。
(摘自《新民晚报》 宁白/文 201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