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姚力丹
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5年,我省的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要走在全国前列。4月12日,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在义乌召开,就如何把握“十二五”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抓住机遇提升发展作了研究部署。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出席会议。
让农民喝水更放心
典型:一直以来,建德市大同镇富塘村的村民喝的都是溪滩水,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让当地村民倍感揪心。2007年,大同镇筹建农民饮水工程,斥资2000万元修建净水厂房。截至2010年底,全镇10个行政村已全部喝上了水库水。到2013年,该市要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系。
解读:“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使我省农村饮用水安全覆盖面达到95.8%。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推进“百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建设,使全省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还将加强农村水电更新改造和行业监管工作,实施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新增水电装机5万千瓦,更新改造水电站60座。“十二五”目标:我省将扎实推进“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年供水能力新增15亿立方米,农村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0%以上;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巩固“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成果,改善395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
确保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典型:2009年以来,东阳市积极实施总投资22.45万元的上康喷滴灌高效节水工程,共安装喷滴灌设施200亩。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增产值16万元,每亩年均增收800元,同时每年可亩均减少300元劳动力成本,年共节约水量约1万立方米,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及水肥流失。
解读:“十一五”期间,我省深入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启动实施百万亩喷微灌、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杭嘉湖地区圩区整治等工程,完成了2万多公里骨干渠道节水改造和末级渠系及相应渠系建筑物配套改造,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农业生产的水利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二五”目标:我省将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落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完善灌排配套渠系,实现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完成圩区综合整治200万亩,力争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30个以上。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乡村河道更清澈
典型:“过去这河道淤积严重,又脏又臭,村民们都望而远之。去年乡政府组织实施了河道清淤清障后,河水变得又深又清了。”这是文成县十源乡村民对当地十源坑河道整治成效的肺腑之言。十源坑河道曾因脏、乱、差,严重影响着当地水资源利用和乡容村貌,现在村里终于有了一条流畅安全、水质清澈的乡村河道。
解读:“十一五”期间,我省以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水环境整治,共完成清水河道、农村河沟整治建设2.3万余公里,累计落实河道长效保洁3.8万公里。今年,我省将着力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继续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和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共2000公里,新增河道保洁2500公里,有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二五”目标:我省将全面推进城乡河道综合治理,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优先对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集聚、农田连片的河段进行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骨干工程建设,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1万公里、河道保洁1.5万公里、水土流失治理3000平方公里。
防汛抗灾能力更强
典型:日前,随着后溪五石垅、里塘等4座病险水库的开工建设,衢江区新一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自2003年以来,该区已完成30座病险水库、20座病险山塘的除险加固。“十二五”期间,该区还将对48座病险水库、230座病险山塘实施除加固和整治。
解读:“十一五”我省积极推进以“强塘固房”工程为龙头的水利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水库山塘安全度大幅提高,重要干堤和小流域堤防建设进一步加快。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快小流域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抓紧编制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72个县(市、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在今年主汛前完成列入国家第一批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计划的20个县(市、区)的建设任务。“十二五”目标:我省将深入推进“强塘固房”工程,完成干堤加固450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100公里以上,海塘配套加固436公里;加快大中型、重点小型水闸除险加固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危险山塘整治,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15座以上;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水闸、山塘除险加固和海塘配套加固,病险水库年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