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近日,记者跟随“春耕记者基层行”采访组,来到富阳、金华、义乌等地采访,只见农田里秧苗绿油油、农民喜洋洋,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农业机械的大范围使用,都让我省农民的种粮热情一再高涨。
规模种粮还需机械化“挺腰”
这段时间,义乌市义亭镇枧畴村种粮大户冯泽宝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在他240多平方米的育秧温室里,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几万盘秧盘,记者一进去,便迎来一股热浪。冯泽宝笑着说,育秧温室常年须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同时还得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利于秧苗早发芽。
冯泽宝是义乌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说,种粮要有收益,规模种粮势在必行。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只有3亩多地,一亩地产400多公斤水稻,按照每公斤2.2元算,可卖880多元。而成本中肥料300多元、种子近40元、农药200元,再扣除人工成本,利润很薄。“种粮规模化后,开展机械化生产也就顺理成章。”冯泽宝早在2006年就牵头成立了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这个有着2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4台旋耕机、4台高压机动喷雾器等农机设备的合作社,近年来还为周边种粮户当起了“田保姆”。“去年,我就为6300多亩稻田提供了全程机械化服务。”冯泽宝骄傲地告诉记者。
据悉,今年义乌全市育秧温室总面积达1370平米,去年机插面积达到了3.7万亩,比2009年增加1.2万亩,机插率达到28%,提高了7个百分点。目前,义乌市共有插秧机84台,粮食烘干点9个,日烘干能力140吨。
有了现代化的机械“大军”参与到农业生产中,也让农户种粮的信心大增。武义市跃平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跃平去年种了1000亩早稻,今年又增加了近900亩的面积。“现代机械设备的推广给了我扩大面积的信心。”高跃平告诉记者,过去人工种植,每人每天也就插上1亩,现在,利用机插设备,一台机器一天就能种上40来亩。
种好粮还得政策“护航”
“别看我的育秧温室现在相当忙碌,但比起去年来,育秧压力已经小了很多。”义乌市健源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楼国三说,由于工厂化育秧为农户节省了不少种粮成本,去年他就接到了近8000亩的育秧订单,这让他又是欢喜又是忧。“欢喜的是自己的育秧温室给农户带来了实际利益,忧愁的是担心无法及时育好秧,”果然,去年遇上了倒春寒,等到最后一批秧苗育好已是5月初了,结果误了春耕生产。
“今年市里专门出台了直播补贴政策,农户应用早稻直播技术,每亩可补贴50元。”义乌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张涵辉说,这一政策的出台,既减轻了各个育秧中心的育秧负担,也提高了机插种植的积极性。
“农民要种好粮,政策的‘保驾护航’至关重要!”婺城区农林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张保良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婺城区近年来兴起种红叶石楠苗木热潮,一株1米的红叶石楠苗木市场价在50—60元,而一亩土地能种植1000多株这样的苗木,扣除成本,种苗木亩收益有近6万元。“相比较而言,如果我们不出台好的种粮政策和补贴,怎么能让农民安下心来种粮。”今年,婺城区专门制作了几万份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明白表,分发到农民手中,让他们能及时了解到自己能获得哪些扶持政策。张保良还告诉记者,婺城区从去年开始还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贷款贴息额度,扶持区内信用好、还贷能力强的早稻种植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
据介绍,在义乌,算上中央、省、市等各级的补贴政策,如果一位大户每年种植两季稻,亩产达千斤,每亩最高可得补贴近1200元。在武义,光是种粮政策补贴这一块,县政府每年就要拿出1200多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农民的直接补贴,其他还包括粮食收购、水稻产业提升、粮食功能区和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等投入。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地的“奇招”还真不少。浦江县每年评选种粮大户,一等奖获得者奖励10万元,优秀粮食专业合作社奖励3万元;诸暨市今年拿出4700万元专门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余杭区则通过政府参与土地流转,制定统一流转价格让利于早稻种植户;富阳县开展了乡镇长责任田制度,让乡镇一把手来直接深入农田。
期望种粮收益能再升一升
在采访期间,几位种粮大户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问题:粮价上涨赶不上农资等工本的上涨速度,让今年的早稻生产有了一定压力。
冯泽宝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的长期工每人每天在65元左右,今年涨到了80元,不少临时用工甚至需要100元一天。种子价格比如“甬优9号”,去年为每公斤56元,今年涨到了70元,最高时甚至达到80元,此外,尿素、复合肥等价格也有了不同程度涨幅。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富阳县富春街道种粮大户陆孝珍最近也正为涨价的事烦恼,她的三年土地流转合同今年底就要到期了,从目前她了解的情况看,流出方肯定要涨土地流转费,“估计要涨上50元左右,达到400元每亩的价格,虽然这个价格不至于让我亏损,但种粮利润空间自然受到挤压了。”
对此,张保良建议说,今后我省还应该对于水稻种植散户给予更多优农种粮政策,对于大户的土地流转的补贴要加大,“在提高粮食补贴幅度的同时,要对各种补贴进行整合,集中起来发给农民。”此外,不少基层农户和农业部门认为,还应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给予种粮农民、种粮地区更多的扶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