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五方面政策,以更好地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我省从事现代农业创业的大学生中引来了一片赞叹,也坚定了大家从事现代农业的信心。
会议确定的政策包括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领域、鼓励引导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同时,对毕业年度参加创业培训的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近年来,为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国家采取了就业服务指导、就业见习、就业援助3大举措,同时启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等多个项目。在多项措施的共同作用下,“十一五”时期我国大学生年均就业率达80%。
但同时,由于目前高校毕业生总量多,部分毕业生就业愿望和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就业压力仍然很大。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省去年出台了鼓励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的政策,收到了较好效果!”
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仲山明教授表示,以前大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主要还是农林行业收入不高,现在国家有政策,省里有补贴,市里有补贴,有的区(县)还有配套的补贴,在浙江从事农林行业的种植和经营工作,政策环境越来越好。现在国务院又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既可以看出政府对人才的重视,更是一种对盲目求职的大学生的很好引导,对于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行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郑雨燕是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一位大学生创业者,2009年大学毕业后,郑雨燕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市场论证,决定创办养鸡场。揣着母亲给的4万元钱,2009年7月,郑雨燕在江山镇承包了50亩林地,投放1000只土鸡,办起了养鸡场。“养鸡场现已出栏成鸡3000多只,存栏1500只,年收入有5万多元。”郑雨燕养的土鸡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一直供不应求,“今年我将加大投入,把养鸡场做大”。“当初我刚开始搞鸡场时,也曾遇到资金问题,幸亏有区农林局帮我以大学生创业的名义提供了2万元贷款。”听说国务院近日又出台了鼓励就业的新政后,郑雨燕高兴地表示,能有这么好的政策出台,表明大学生今后从事现代农业的前景肯定会越来越好。她相信只要大学生们能够积极转变观念,就一定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闯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