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作

八强化促进八确保

粮油高产创建,我省亮招迭出

  眼下正是早稻灌浆期,再过20来天,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早稻将进入收获期,如火如荼的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也将交出漂亮的答卷。
  从2008年开始,我省在全省范围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通过推广高产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万亩示范片,推行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主攻粮油作物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全面提升粮油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2010年,我省共建有47个部级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其中水稻37个,油菜6个,小麦1个,马铃薯2个,大豆1个。通过扩大创建规模、提高创建质量、增强辐射影响,高产创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强化政策推动确保资源整合
  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任组长,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粮食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浙江省粮棉油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各地整合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麦种植大户直接补贴等扶农惠农政策和新品种示范展示、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机化工程等项目,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政策、人员、技术在项目区内有效组装并落到实处。
强化科学选点确保连片种植
  在高产创建示范点的选择上,各地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工作基础、技术力量、产业特点等因素,选择了政府重视,技术推广力量强,农民种粮积极性高;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好,生产水平高,交通便利;具有较强的区域代表性,示范辐射带动面积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高产创建。示范区分布有详图,范围清楚,区内技术措施、工作措施落实,确保了连片种植。示范区内开展各种试验研究,进行新品种展示和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
强化技术集成确保技术到位
  省级成立了由省农业厅、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的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每个县也组建了实施小组。专家组和实施小组共同负责制定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一条明确的技术路线(核心技术),在明确主导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形成一套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的高产技术集成方案,确保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结合。在技术指导上,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对示范片农户进行面对面的培训,交给农户“技术明白纸”。各地还建立了分片分区责任专家和蹲点指导专家负责制度,摸清农户生产情况,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技术档案,深入田头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各项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强化机制创新确保服务到位
  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和服务组织采取土地季节性流转、长期性流转等方式参与高产创建。各示范县通过托管、代管、承包等多种形式为农户提供育秧、病虫防治、机插机收等社会化服务。同时,针对反常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部门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强化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每个项目示范县都建立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层层落实,做到工作有实施方案、示范创建活动有工作记录。同时,切实加强了对高产创建的督导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强化宣传引导确保示范带动
  每个示范片从一开始实施就设立了标牌,全程放置,注明创建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作职责、目标产量、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在关键农事季节组织农民、农技人员进行现场观摩,真正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同时,各地加大了高产创建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宣传力度,对好的做法、先进典型、成功经验进行宣传与示范,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粮油高产创建工作。
强化资金管理确保使用规范
  高产创建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物化补贴、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做到专款专户专用,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合理,真正起到作用。
强化考核验收确保取得实效
  在高产创建项目验收过程中,各地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并及时做好项目总结,对创建情况、实施成效进行绩效评价,确保取得实效。年终,省里还隆重表彰奖励粮食生产先进县及优质水稻高产示范户。
农 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