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作

相关链接

  2010年高产创建成效
  单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596.18公斤,比项目县平均亩产增26公斤,增5%左右。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490.15公斤,比项目县平均亩产增78公斤,增18.9%,连作晚稻示范片平均亩产485.2公斤,两季平均亩产912.2公斤,比项目县平均亩产增36公斤,增8个百分点。
  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187.2公斤,比上年增产12.6公斤,增7.2%;比今年非示范片增产46.9公斤,增33.4%。
  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370公斤,比上年增产72公斤,增24.2%;比面上非示范片小麦增产90公斤,增32.1%。
  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2528.4公斤,产值达到4045.4元;最高亩产达2949.8公斤,亩产值达4719.6元。
  大豆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亩产592.1公斤,比上年增加44.9公斤,比全区平均亩产增加71.1公斤,增13.6%。
2011年高产创建目标
  2011年,根据农业部统一安排,我省创建48个(不含宁波)部级粮棉油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早稻6个,单季稻25个,连作晚稻6个,小麦1个,大豆1个,马铃薯2个,油菜6个,棉花1个),并选择8个潜力大的乡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生态条件,科学确定、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如水稻主推品种“中嘉早17”、“金早47”、“秀水134”、“甬优8号”、“中浙优1号”、“甬优9号”、“甬优12”等;油菜主推品种“浙油18”、“浙油50”等;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2”;棉花主推品种“湘杂棉8号”;马铃薯主推品种“中薯3号”等;大豆品种“浙鲜豆3号”等。
  加强技术的组装配套,大力推广应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富硒增产剂、壮秧营养剂,油菜秋冬发高产栽培技术,机耕、机播(插)、机收技术等。搞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整乡推进的地区,统一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
  重点实施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方式集约化,提升生产水平。田间设施标准化,整合项目、集中资金,按照项目资金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力度,完善示范区田网、路网、水网建设,实现成方连片、土地平整、道路联网、渠系配套。管理服务专业化,实施好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积极扶持统一育供秧、统一烘干、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育苗栽插、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全面入户到田。生产过程机械化,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生产方式集约化,组织专家和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总结万亩高产创建中形成的高产技术模式,进一步配套组装,形成适应不同作物的标准化集成技术模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