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本报讯 尽管9号台风“梅花”与我省擦肩而过,但舟山、宁波、绍兴等地仍遭受了狂风暴雨侵袭。据统计,截至8月7日上午10点,“梅花”造成我省舟山、宁波两地的嵊泗、定海、岱山、普陀、象山等8个县(区)35.7万人受灾,农业损失达8.5亿元。
台风过后,各地纷纷开展生产自救。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双塘社区陈尚柳的水果大棚遭受了灭顶之灾。今年他承包30亩土地,搭建70个大棚,种上了哈密瓜、西瓜等水果。“梅花”过后,陈尚柳的大棚仅剩4个没有被毁,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为了帮助他尽快恢复生产,当地农林部门帮助陈尚柳联系了厂家,预定了1万多元的塑料薄膜,并准备好了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陈尚柳说,只要薄膜覆盖及时,抓紧挽救倒伏瓜蔓,哈密瓜还能有点收成。
嵊泗县枸杞乡贻贝养殖户程阿国今年养殖了20亩贻贝,不出意料,每亩会有2万元左右的净利润,“梅花”一来,他的10多万元投入打了水漂。程阿国说,如果要恢复到原先的养殖规模,重新购买种苗、绳子等,至少需要15万元。在心痛之余,程阿国一边忙着和周边养殖户们一起到基地检查,看看能否抢收一些产品,一边也作起了长远打算。“我主要是紫贻贝品种,抗风浪能力较差。”程阿国告诉记者,他听说嵊泗县科技部门已在舟山本地的育苗场里开展厚壳贻贝的苗种繁育工作,由于厚壳贻贝抗风浪能力强,卖的价钿也比紫贻贝更高,他正在联系有关单位,想改养厚壳贻贝。
除了舟山,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农民也纷纷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或开沟排水、或修补大棚、或加强田间管理,掀起了科学自救、恢复生产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强台风“梅花”的过程中,冷库、钢管大棚等农业设施发挥了防灾减灾的巨大作用。8月8日,“梅花”走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镇的蔬果种植大户柳国忠就来到了该镇下邵村的茭白保鲜冷库里,把他的1.5吨翠冠梨逐批运往市场。原来,在“梅花”来临前,柳国忠就组织人手抢收梨果,把摘下的梨果全部搬进了该冷库。柳国忠说,现在他可以从容地找市场,一点也没遭受损失。海宁袁花镇这两年投资近百万元建造了72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这次“梅花”来袭,这座冷库为当地农户储存了12万公斤的果品,保护了果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