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

已建省级园区239个250个待批总面积50多万亩

  □本报记者 袁 卫
  本报讯 8月9日,省海洋与渔业局在湖州召开全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现场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农业“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主体培育、基础设施、科技服务、精品农业、管理创新“五个先行”,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旗,走“品质、品牌、品味”之路,打“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之牌,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措施、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重点关注并落实好与园区创建直接相关的“抓种业、推模式、扩辐射”三大关键问题。
  今后我省每年将组织实施至少80个以上的省级园区创建点建设工作,到2015年,全省建成400个左右的现代渔业园区,其中,以渔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左右(核心区面积30万亩,辐射面积100万亩),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150个(核心区面积30万亩,幅射面积100万亩),特色渔业精品园250个(核心区面积15万亩,幅射面积25万亩),总投资50亿元以上。
  “近年来,我省把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渔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运用现代工业理念,着力培育建设、经营和管理主体,推动渔业产业升级,打造浙江‘精品渔业’,使之成为现代渔业先行区。”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已有239个现代园区创建点通过了省级认定,待批的园区创建点有250个,总面积在50万亩以上。如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沈娄村的中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与其说是一个龟鳖养殖基地,倒不如说是一个经营管理模式先进、带动能力显著的水上公园。
  据介绍,这个占地面积570亩的龟鳖生态养殖基地在去年被列为第二批省级特色渔业精品园创建点,采用“稻—鳖”共生和“稻—鳅”共生等先进养殖模式,可年产优质生态鳖45吨,培育优质中华鳖种苗15万只,年产值达950万元。园区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也带动了周边100多户农户从事生态养殖,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由于经营(养殖)模式先进、生态生产效益明显、带动农户作用显著,如今,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获得各地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们的一致好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