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觉得大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所以我很看好有机蔬菜的市场,但没想到半年运营下来,困难不少。”今年春节过后,小江在杭州开了一家有机蔬菜配送店。最近,他决定暂时关了,并考虑下一步怎么调整。
配送店歇业背后
“生意差的时候一天只卖了200多元,保本都不够。”小江开的这家有机蔬菜配送店叫“悠食有机”,虽然暂停了业务,但笔者在网站上看到,还挂着不少前段时间店里销售的有机蔬菜:有机苋菜6.6元一斤,有机四季豆7.9元一斤。对于网站设计,店主显然也花了一番心思。
在坚持了近半年的苦苦挣扎后,小江表示,现在做这行能赚钱的很少,他只好歇业。“别看有机蔬菜售价比较高,但是毛利就30%。”小江说,进入高温季节后,因为物流需要降温运输,这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大,再加上蔬菜10%损耗,毛利20%都不到,连保本都困难。
有机蔬菜配送店也需要转型。小江说,这段时间,他都在考虑出路,“我还是看好这个市场,不过单单卖有机蔬菜比较单一,现在就计划着等天气好点,我会考虑增加肉禽类、土特产,增加产品丰富性。”“今年,的确有不少做有机蔬菜销售的歇业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这一行本身毛利不高,加上物流和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大热天的损耗不断加大,不少中小有机蔬菜配送商无奈只得选择歇业。
7块钱一盒蔬菜,下不了手
“有机蔬菜吸引眼球,但真正买的人不多。”一位超市工作人员说。
近日,笔者走访了杭城几家超市的蔬菜专区,摆放有机蔬菜的货架都比较显眼,一颗个头不大的有机花菜要13元,2颗有机娃娃菜标价17元多,“相比普通蔬菜,价格不菲。”超市工作人员表示,同样大小的一个普通花菜大概6元多。因此,在超市里,有机蔬菜难免有了“冷落”之感。
比普通蔬菜贵上3—5倍的价格,无疑让一些普通消费者难以下单。“偶尔买几次还行,但天天买的话,肯定吃不消。”张女士在超市里的蔬菜柜台前挑选着,她拿了番茄、花菜、青菜等放进了购物篮。“有点贵的,有机青菜小小的一盒要六七块钱。”
“即使有机蔬菜更有益于人体健康,但其价格还是挡住了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超市工作人员表示。
订单销售硬撑着“亏本买卖”
“作为形象展示的实体店,因为好奇来看看的顾客多,真正下单购买的则比较少。有机蔬菜的消费群体比较高端一点,因此实体店的辐射面太小。”小江告诉笔者他得出的经验。
通过传统线下模式,打开有机蔬菜的销售市场似乎有点困难。在杭州城北拱墅区的杭州优农中心本部,开业半年左右的时间,月销售额仅为70万元左右,在盈亏平衡点上下浮动。如今,店面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把日常销售不错的水果“做大”了,水果店营业时间也单独延长。而在有机商品销售上,他们则谋划另一条出路,采取了与一些物业签订合同,进行配送的模式。按照协议,他们向业主发放菜单,其中包括蔬菜、禽蛋类、肉类、海鲜水产类以及配料和进口食品。业主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通知物业自己的需求。优农中心接到物业的反馈后,按照菜单的内容送相应的菜肴过来,再由物业安排分发到每户业主家中。
虽然业务量不断增加,但这依旧是一桩“赔本的买卖”。“销售有机产品,我们还在贴。”优农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各方面的成本在增加,毛利降低,损耗增加。“尤其是天热以后,损耗太大了。”她说,前段时间,他们从山里拉一批鸭子出来,结果因为天气热,鸭子全死了,没办法再配送给顾客。自己损失了不说,还要向预订了鸭子的顾客一个个道歉。虽然处在亏损状态,但她表示,“我们还会继续拓展我们的市场。”言下之意,这亏本买卖还得继续做下去。 陈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