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他们让农业充满生机

——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大学毕业生培训班侧记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首期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大学毕业生培训班刚于9月16日结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趁热打铁”,从19日开始举办第二期培训班。第二期培训班将于明天结束。参加两期培训的大学生近200人。据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赵宗英介绍,这样的培训班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这次培训让记者深感意外,两年前,省内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为招不到大学生叫苦,想不到两年后的今天,竟然有这么多年轻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热衷于合作社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现有1000多名大学毕业生活跃在现代农业的田野上。
  前后的变化,源自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引导。去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了八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并提出,力争到2015年,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1名以上大学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成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领头人,全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大学毕业生达到5000名左右。
  今年,省财政、农业、人保等部门又联合发文,决定对在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和其他县(市、区)从事现代农业的大学毕业生,每人每年分别给予补助1万元、5000元,连补3年。
  连续的政策利好让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奔赴浙江充满希望的田野。正如嘉兴市信乐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来自福建的大学毕业生林海所说:“我们之所以来浙江创业,是因为这里的政策环境好。”
  他们有知识。毕业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专业的汪恩锋,是玉环县漩门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率领的合作社现有社员110名,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从事玉环文旦生产、文旦脱毒苗研发及培育、黄秋葵等保健蔬菜及瓜果生产等。去年合作社销售收入2655万元,实现利润244.7万元,带动农户1500户,带动当地农业产值3200万元。
  他们懂经营。曾在杭州一家企业打过工的大学毕业生林海,从涉足农业那天起,就将自己的创业方向定位在精品水果的生产销售上。他种的日本白桃按个卖,每个10元,且供不应求。
  他们会管理。2009年大学毕业、在学校读物流管理的方瑜,是衢州市柯城草香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她参加工作那年,刚好遭遇柑橘卖难。于是,她开始思考,要提高果农收入,除提高柑橘品质外,必须发展柑橘深加工,把不宜鲜销的柑橘用来生产柑橘囊胞,提供给饮料企业。现在,她们合作社每年消耗的柑橘伤果、残次果在1万吨以上。
  他们的加入,让浙江农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培训班上,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引用了一位英国科学家的话:“21世纪的农业是一个赚钱的产业。”赵兴泉说,农业是有作为的产业,大学生农业创业大有可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