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嵇哲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9月21日,全省农业科技大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到2015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万元以上,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地位初步确立。会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看望了受表彰的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和先进工作者代表。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一同看望并在大会上讲话。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省共组织实施各类农业科技项目3758项,选育并经省级以上审定水稻新品种100多个、蔬菜瓜果新品种36个、林木新品种115个,中浙优等一批具有突破性的水稻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我省水稻亩产从2006年的418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468公斤,今年早稻平均亩产达407公斤,为全国最高。
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副省长毛光烈陪同看望获奖代表。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省政协副主席冯明光等出席会议。
赵洪祝表示,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始终把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十二五”时期是协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当前,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我省将迎来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又一个春天。赵洪祝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着眼于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深刻把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主动力,以现代种业发展、农业产业技术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四大工程”为主抓手,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夏宝龙指出,农业科技问题历来是支撑和引领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本保证,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重要基础。他要求,“十二五”时期我省要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战略重点,把建设农业主导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主要任务,把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根本落脚点,把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工程,把改革农科教体制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强大动力,全面增强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