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系列规划解读之五

培育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省

  □本报记者 陈鎏琰【缩影】 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位于绍兴新昌县,茶园面积850亩,有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0”等10多个茶叶优良品种,按早、中、迟熟各三分之一的茶叶布局,全年生产各档次龙井茶,亩经济效益达到了8000多元,并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大佛龙井”茶,被认定为省优秀示范场。
  绍兴县富盛镇曾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有茶园近万亩,但由于当地茶叶品种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富盛茶叶产业逐步萎缩,茶农种茶积极性下降。在前往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考察取经后,双方达成了村场结对意向:由示范场提供优良茶种,实行采摘、炒制、销售全程辅导。“我们镇选取了乌石村作为茶树良种示范点来建设,通过这个示范点向全镇扩展,争取用3到8年的努力,使全镇茶叶产业重振雄风。”富盛镇镇长章金尧说。
【解读】“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省将重点培育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一定市场份额的种业集团1-3家,培育区域性或专业性的骨干种子种苗企业10家以上,种子种苗商品化率和主导品种覆盖率70%以上,种子种苗产业产值占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
  根据这一目标,我省将以创新种业机制体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组织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加强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抓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深入实施水稻、瓜菜、畜禽等品种育繁推一体化计划,健全良种科研繁育体系,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加强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完善良种生产、推广补贴机制,扩大主导品种应用;建设一批种子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茶树、柑桔、蔬菜瓜果、蚕种桑树、优良畜禽繁育和供给中心;深化种子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改革,培育种业骨干龙头企业;扎实开展农作物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严格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质量监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