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泉水
衢州市衢江区现代农业综合区自2010年5月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名单以来,当地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规划修编、土地流转、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六大重点,统筹谋划,联动推进,使综合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综合区已建成标准钢架大棚75万平方米,综合区内道路、桥梁、沟渠等设施基本配套,相关喷滴灌、保鲜库、冷藏库、花卉蔬菜整理包装等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生产能力和单位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一个以“三花”(百合、剑兰、玫瑰)“四品”(蔬菜、草莓、葡萄、西瓜)为特色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初步形成,并已成为浙西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钢架大棚展示区、设施蔬菜观摩区、食用玫瑰种植区、百合剑兰种球繁育区。
据测算,综合区入园企业每年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租金210万元;支付农民工工资320万元;园区内农民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设施农业增加收入5115万元。综合区内农户每年可增收5645万元,人均增收940元。综合区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周边农户纷纷学习效仿综合区的经营理念、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目前,综合区有效辐射面积已达到1万多亩。
衢江区的主要做法是:(一)创新组织机构。衢江区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农业、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衢江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管委会,内设综合科、产业招商科、规划建设管理科。(二)创新共建体系。衢江区以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综合区为重点,坚持“三园联建”,按照“三位一体”的理念,将三大农业园区融为一体、统筹谋划、联动推进。基本形成了多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年初,区政府向区级相关部门下达共建任务、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每季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区级相关部门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将扶持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10年,综合区共争取、整合相关农业资金2687万元。(三)创新支农政策。一是建立综合区土地储备制度。区财政安排土地流转周转金200万元,为农业招商、规模经营储备土地资源。二是对综合区内规模流转土地进行补助。当年一次性新增连片流转耕地在2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10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给予流进户每亩200元的资金补助。三是鼓励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为综合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资金、引进现代农业招商项目。四是出台综合区设施农业贷款政策。积极与省农行对接,探索设施农业、农机具和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同时,出台了综合区设施农业贷款试点办法,区农业局对农业经济主体的大型农机具及钢架、温室大棚等有形资产进行价格评估,农行根据价格评估证书,办理贷款手续。截至目前,农行已向综合区办理农户小额贷款1208万元、农业企业贷款700万元、种养大户联保贷款140万元,发放惠农卡4561张。五是制定农业设备补贴政策。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规定:除省财政农业设备补贴外,区财政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建设钢架大棚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GP-622单栋钢架大棚4元/平方米;GP-825单栋钢架大棚5元/平方米;连栋钢架大棚30元/平方米;玻璃温室大棚50元/平方米。葡萄避雨钢架大棚1200元/亩。起补面积:对当年新建单体钢架大棚连片面积在3万-5万平方米之间的,连栋钢架大棚、玻璃温室大棚连片面积在5000-2万平方米之间的,按上述标准50%补贴;对当年新建单体钢架大棚连片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连栋钢架大棚、玻璃温室大棚连片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按上述标准100%补贴;连栋钢架大棚、玻璃温室大棚连片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的,按5元/平方米标准补贴。葡萄避雨钢架大棚100亩以上起补。(四)创新建设理念。衢江区坚持用工业园区理念抓农业综合区建设,致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着力推行以各级财政投入为引导,以土地整理项目、龙头企业投资、业主大户股份为依托的“1﹢3”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新模式;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手抓,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一批外来客商投资现代农业,引导一批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投资创办农业实体,使更多的经济主体向综合区集聚。目前,全区已有15家现代农业企业入驻综合区,计划总投资3.1 元,累计实际投入资金1.1亿元。(五)创新就业机制。综合区内农民土地流转后就业怎么办?衢江区积极探索农民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的路子,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返租倒包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综合区参照台湾经验,以股份制的形式,已组建红艳草莓、月山葡萄、龙海蔬菜等产销班5个,由产销班“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农资采购、统一品种选择、统一种苗培育、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推广、统一产品销售”。同时,该区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设施、资金入股综合区企业,成为“股东”,参与综合区经营管理,以“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的收入模式促进综合区内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六)创新服务方式。一是综合区内企业主动对接科研院校。浙江九九红玫瑰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核农研究所共同出资120万美元,进行玫瑰育种与产品深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合作,初步建立了玫瑰核辐射诱变育种及组培快繁技术,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已取得3个玫瑰品种的无菌外植体并长成组培菌。该技术为玫瑰种质资源创新、优良新品种选育、现有品种脱毒复壮打下了良好基础,可使玫瑰花的出油率从万分之三提高到万分之四。二是认真开展“四联”服务活动。区农业局启动了“领导真心联园区、骨干贴心联企业、专家用心联基地、干部诚心联大户”服务活动,编印了现代农业“十大技术、十大品种、十大模式、十大典型”宣传资料,分发到综合区内所有农户,做到政策宣传到位、科技服务到位、典型示范到位。三是实施农技人员服务进园区行动。建立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包综合区、农技指导员包主导产业示范片、责任农技员包特色精品园的农技推广责任体系,实行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提供一对一、面对面保姆式服务。四是利用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契机,巩固提升农技体制改革成果,率先将农技推广体系延伸到村,综合区内每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技服务组。
作者系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