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柿子成熟季节,因为价格低,运输费和人工费又贵,乐清市芙蓉镇南充村的果农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柿子烂在枝头,有的甚至无奈砍树。后在媒体的帮助下,树上的柿子被游客采摘一空。但是,果农陈立新和陈登柳一算,采摘游虽然减少了损失,但还有亏损。
满山的柿子成熟了,摘果,亏;不摘果,更亏。果农该如何走出这一尴尬的局面?
关注市场
近些年,柿子因价贱而烂枝头的现象多次出现。2009年,芙蓉镇张庄村的柿子烂在枝头无人摘,柿农损失很大,不得不砍掉几百亩的柿子树。
乐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清芙分会的一位筹备人夏建忠介绍,乐清除柿子之外,还曾出现树橘子、枇杷、白萝卜等烂在地上无人要的现象。“一些农民往往根据今年的行情选择明年的农产品种植,这样的蜂拥而上,容易令此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翻几番,出现供过于求现象,而难卖出好价钱。”夏建忠建议,农民在种植前应关注市场变化,看看市场上栽种的人多不多,若此类农产品热销,将来也可能出现滞销的局面。
改良品种
南充村栽种的柿子品种不适合做柿饼和柿干,且新鲜的柿子保质期短。“农产品的种植不能盲目,要按市场需求来选择。所以,我们将引导果农改良品种,或改种经济价值高的茶叶、中草药等。”芙蓉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益鹏表示,若对市场的把握和判断准确了,伤农的问题就容易解决。
精深加工
夏建忠认为,目前解决果农出路的最可行和有效的办法是解决水果深加工的问题。
据一些果农介绍,以前虹桥镇上有一家罐头厂,一些卖不掉的稍次点的杨梅、枇杷、橘子、葡萄等水果,都可以由罐头厂大量收购。但自从罐头厂倒闭后,这些水果就没有更好的出路。
“我现在四处呼吁果农进行深加工。如果柿子品种适宜且有加工成柿饼和柿干的可能,那价格马上会上去,不会烂在枝头;还有一些稍次点的水果,在市场上难销的,若加工成罐头,销路就广了。”夏建忠认为,办食品加工厂需要QS认证,且对卫生条件等有严格要求,个别农户若单打独斗,肯定没有这个实力,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打出品牌
乐清市农业局特产站站长方海涛分析,没有做好品牌建设,是一些农产品滞销的一大原因。
目前,乐清茶叶、葡萄的品牌效益已经显现出来,柿子等一些农作物的品牌建设还需要快步跟上。“如果柿子没有好的包装,也没有好的品牌,单靠农民自身的宣传是不够的。”方海涛说。“全市有7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很多有自己的品牌,但其中不少不知如何推广。”夏建忠介绍,以清江、芙蓉为例,两镇有100多家合作社,但用好品牌的只有少数几家。他通过调研算了一笔经济账,用好品牌的商家,通过统一包装和品牌建设,其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增加30%—50%。
林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