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良种场的现代化之路

  □本报记者 俞廷尚
  种业,被称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省众多国有良种场在近年来借助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通过走产业化、合作化、科技化之路,让良种繁育这一优势产业重拾光辉,为我省现代种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杭州蚕种场:
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
  蚕桑产业是杭州市西部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杭州蚕种场利用我省调整蚕桑区域布局的有利时机,建立了7个原蚕基地,初步形成了遍布杭州市各个蚕区的基地网络。
  “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了1600余万元,这在以前都不敢想象。”该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场率先引育的菁松·皓月、雄蚕等多个优良品种已成为杭州市的当家品种,蚕种无毒率、良卵率、孵化率和杂交彻底率等综合指标均名列全省前茅。
  在拓展原蚕基地的过程中,杭州蚕种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蚕业新模式,实施订单蚕业,保护蚕农利益。“前些年茧丝行情低迷,加上生产成本上升,为保护蚕农积极性,我们的保护价为普通蚕茧市场价的1.6-2倍。”该场负责人说,目前,该场联结蚕农300余户,全年繁育一代杂交蚕种13万张,占杭州市计划供种量的70%,仅种茧饲养和制种收入两项,每年可为蚕农增收184万元。
嵊州市良种场:
合作化之路开创新天地
  “土地资源是我们良种场的优势,这几年我们利用这个载体强化合作,效果不错。”嵊州市良种场场长杨曙东告诉记者,该场近年来重点在搞活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利用300亩土地资源,积极与中国水稻所、浙江省农科院及省种子总站合作,开展水稻新品种的展示及区域试验。
  与科研单位的合作,使该场顺利地引入了农业项目,发展资金和技术成果也随之而来。2009年嵊州市良种场121亩早稻示范方平均亩产高达652.26公斤,创造了当时的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
  今年,该场实施“中早39”高产示范107亩,亩产量达667公斤、增产约130公斤,直接增产1.4万公斤,增收1.82万元,示范效应明显。
金华加华种猪公司:
科技化之路成就行业排头兵
  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浙江省金华种猪场,2000年农场改制后,该公司通过走科技化化之路,从加拿大引进优质种猪300余头,建立新的外来原种基本猪群,并从美国引进了8台具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种猪测定仪,对种猪性能进行全面测定,提高种猪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可靠性,确保种猪的质量。
  高科技装备的引进,实现了种猪养殖的智能化管理。“我们投入近百万资金,建立了宽带光纤局域网和GBS种猪生产管理软件,对种猪生产环节的原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记录,管理人员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就能全面、真实地掌握生产的详细情况。”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一流的种猪企业。
  多年来,该公司以售后服务的形式开展技术服务与推广,至今累计推广优质种猪69540头,发放技术资料8000多份,接受各类技术咨询1700多次,把先进的养猪技术推广给了广大养殖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