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海盐创建“清洁家园”的实践

  □黄江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初,海盐县委、县政府全面启动“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实行农村集镇、村庄、河道、道路“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为主要抓手,推进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工作。海盐县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
  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海盐县委、县政府及各镇(街道)均成立了“清洁家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里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四位一体”长效保洁工作实施意见,实行农村集镇、村庄、河道、道路“四位一体”的长效保洁机制,为农村长效保洁理清思路。
  摸清情况,集中整治。海盐县对农村县级以下道路里程、河道里程、小池小浜数量和面积、环境卫生现状以及农村中小集市数量和垃圾处置现状等做好调查登记,摸清农村环卫现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小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点整治、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等活动,为开展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打下良好基础。
  配置设施,创新机制。明确集镇、村庄、道路、河道保洁员配置标准,确保保洁人员到位。县级购置密封式垃圾清运车、吸粪车、洒水车,农村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垃圾房、果壳箱、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新建和改造村级露天垃圾中转房,做好环卫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及粪便污水及时有效清运。探索农村环卫市场化保洁,组建专业保洁公司,实行“管干分离”,提高保洁质量。建立健全工作管理机制,形成县、镇、村三级管理网络。
  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完善县、镇(街道)、村三级投入机制,建立以县、镇为主,村级为辅,有偿服务收费作为补充的农村环卫资金投入机制。县财政整合现有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道路保洁、河道保洁等专项补助资金,按各镇(街道)实际投入的50%予以补助。据测算,今年全县农村环卫保洁总计投入近4500万元,较往年有了成倍增长。各镇(街道)依法向辖区内企业和个人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补充农村环卫经费。
  加强宣传,严格考核。海盐县充分利用媒介,以多种形式,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形成强势舆论氛围,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县级相关部门组成考核小组,实行牵头部门每天一巡查,考核小组每月一督查,实施主体每月一评比的监督机制。同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督查,开展镇(街道)互评互查,实行定期例会制和进度周报制等,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责令整改。海盐县还将“清洁家园”创建工作列入各镇(街道)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且考核结果与县补助资金直接挂钩,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作者系海盐县委常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