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由PM2.5想到烟花爆竹

  春节就要到了,有关PM2.5的热议仍在持续,烟花爆竹的话题开始升温。人们将燃放烟花爆竹与PM2.5相提并论,因为它们都关乎空气污染。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要持续几十年,我们的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决定现阶段哪个地方也没办法马上把PM2.5浓度降到国家新修订的空气质量标准之下,但新标准告诉我们PM2.5浓度达到多少空气才是好的。讲清楚PM2.5的来源、危害、防治办法,既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也是动员全社会调整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我做起”采取减排行动的需要。
  减排PM2.5需要大家努力,燃放烟花爆竹也需要每个人有所节制。有人认为,PM2.5等污染物导致的灰霾天气是中国许多城市的常态,燃放烟花爆竹只是集中在过年那几天,危害要小得多,不如让人们尽兴燃放。这么做,行吗?
  倘若危害小,烟花爆竹怎么会成为一时间的社会热点?过去,由于一些人无节制地燃放烟花爆竹,每年都造成人员伤亡、火灾,空气和噪声的污染更是厉害,许多城市曾经禁放。这几年,各地又纷纷改成限放,体现了决策者尊重民族传统、尊重群众文化心理的诚意。既是限放,就要在尊重传统文化与不干扰正常生活之间找平衡,不能肆意燃放。
  谁都希望呼吸清洁的空气,谁也不愿意生活在烟气呛人的环境之中。由PM2.5想到烟花爆竹是很正常的,关心PM2.5的人也应该关心烟花爆竹的燃放。与其抱怨PM2.5浓度超标,不如来点实际行动,在春节期间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摘自《人民日报》武卫政/文2012年1月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