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岁月如歌/□张进发
石 磨
“石山高,石山低,石山腰里雪花飞。”这就是关于石磨磨粉的谜语。石磨,是把米、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或浆的一种石制粉碎性原始工具。
  石磨由磨盘、磨凳、磨槽、磨架等部分组成。磨盘由坚硬耐磨的青石,经过敲打、錾削斧刻而成。磨盘的上扇比下扇厚将近一倍,下扇固定,中间装一木制立轴,上扇绕轴转动,两扇相合的一面各凿有一起一伏的磨齿。磨东西的时候,上扇做顺时针旋转,其磨齿与下扇的磨齿相互咬合,相错形成微小的升降运动,食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在上下扇之间出现瞬息齿隙时进入磨齿,被磨成粉末,再到磨盘上。
  推磨是个力气活,要推动沉重的石磨,让石磨有节奏地旋转,并转得顺溜,需要相当的臂力,而且脚要站稳,双脚一前一后站成“弓”字步,双手撑握“丁”字形的磨架,连续推拉。当然,更多的时候需要两个人一起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平稳快速地推动,否则,会因重心不稳而趔趄。
  推磨时,还需要一人把磨盘上的东西一点点往磨眼里划,名曰“放磨”。放磨也有技巧,要眼疾手快,伸缩迅速,抓住每回磨拐架转弯时的瞬间,准确地将玉米或麦粒划进磨眼。之后迅速把手缩回,以免被来回转动的磨拐打到手。放磨时要均匀适量,太多了,磨出来的东西粗粝;太少了,多花冤枉力气,磨盘空转又会加速石磨的损耗。
  无论何种磨,磨到一定程度磨齿就会变平,磨东西事倍功半。这时,得请錾磨匠重新錾磨。小时候,常有錾磨匠肋下夹着装有凿子榔头等的工具包在村中吆喝。錾磨是一个细活,錾子在石匠手里灵活挥动,朝着原来的槽沟,一会直、一会斜,“叮叮当当”挺悦耳动听。
  我家曾有一台石磨,放在老屋堂前右侧,磨盘直径大约40厘米。小时侯,父母一大早就得出工,天快黑才回家,晚饭后在煤油灯下架好支架,拴好磨绳,磨嫩玉米。金黄的玉米浆在石磨的旋转中流到磨盘里,成为第二天全家的“水沓果”早餐。那时候,逢年过节,石磨就派上大用场,母亲用它磨豆腐桨、麦粉、番薯丝粉、六谷粉、米粉等等。
  石磨,曾是乡村农家不可缺少的器具。现在,它早已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只有在旅游景点才能看到了。前些天在富阳龙门古镇一座老式厅堂里,我又看到了石磨,心中痒痒,动手推拉了几下,重温了儿时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