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台州椒江界牌路的聚百园农产品配送中心,蒋志愿和笔者聊起他在日本时的一段往事,有无尽的感慨。
买西兰花得到的启示
2006年,刚大学毕业的蒋志愿东渡日本,到静冈县交流研修。
在日本的三年间,蒋志愿接触了大量日本国民,和普通的日本人一样,蒋志愿经常到超市去买菜。
“日本人对食品安全特别注重。”蒋志愿说,有一次在一家超市里买西兰花,他发现了一个现象:与日本本国生产的西兰花相比,虽然中国产的西兰花价格便宜三分之一,日本人却喜欢先选择本国产的,然后才是中国产的。
和买菜的日本人交谈后,蒋志愿才明白,日本人从心理上,更相信本国的农产品,因为他们有极其严格的食品标准。在日本人看来,本国产的农产品更有品质保证,食用更安全。
这件事对蒋志愿的触动很大,“那天,我和那位日本人交谈后,就在超市里愣了半个小时。”
在日本,电器很便宜,但食品很贵,这源自于日本人对饮食健康的注重。蒋志愿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也开始注重对绿色有机食品的追求。若干年后,整个国民都将达到这样的生活消费水平,那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新兴市场啊!
这一刻,一个主意在蒋志愿心里形成。
做中国健康食品的领跑者
2009年下半年,蒋志愿回国。
回来后做什么?
蒋志愿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的茫然,因为他早打定主意:要进入食品行业,在这个新兴市场里先走一步。
蒋志愿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这么一个规划:用三年时间,先积累健康食品行业的从业经验,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五年后,要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跑者。
于是,蒋志愿先在上海一家超市帮朋友经营食品专柜,后来回到台州,在椒江一家农产品专卖店当了3个月的店长。2010年6月,蒋志愿辞职。
有了近一年的食品行业从业经历,他开始谋划自主创业。
界牌路,是一条小路,对从事商业来说,并不是很理想,但蒋志愿一眼就看中了:这条路上,有着住宅区的大门,有市卫生局,走出小路就是繁华的康平路、东海大道,“农产品销售讲究的是营销网络和产品质量。”
就这样,聚百园农产品配送中心开业了。
靠诚信打开市场大门
蒋志愿有着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经营一家店,先要经营人。
经营的第一要诀是争取客户,以业务支撑企业的发展。
蒋志愿说,自己能在一年多时间迅速把“聚百园”招牌立起来,这和“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有位客户要30多箱水蜜桃,第二天中午12点供货。当天傍晚,供应商从奉化通过客车托运过来,第二天,蒋志愿发现有几箱水蜜桃出现了一些腐烂现象,此时,离交货时间还有3个小时。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反正烂桃没几个,只要把腐烂的拣掉,一箱少几个就可以了。但蒋志愿不是这么想,他赶紧联系奉化供应商,紧急要货,为了赶时间,用出租车直送,到货时刚好中午12点。
不掺杂次品,已成为蒋志愿管理门店的“规矩”。
橘子上市时节,每天上班,蒋志愿都要安排店员对每箱橘子进行检查,发现烂的,挑出来扔掉,补充好的橘子回去——这种费时又费力的事,在蒋志愿看来,是必须进行的一道工序。
甚至,遇到有位客户买大米,拆开包装后说不喜欢,蒋志愿都二话没说就把开封的大米拿回来,再换顾客所要求的大米。
就是这样的服务,让小小的“聚百园”逐渐壮大。
小店+小店=大网络
小小的5家门店,并不能形成和大企业排排坐的竞争优势——这点,蒋志愿很清楚。
但很快,蒋志愿弥补了这个缺陷,使自己的营销网络进一步壮大,甚至把半径扩大到了杭州、上海等城市。
蒋志愿是怎么做的?“很简单,联合。”蒋志愿说,“聚百园”有了一定的名气,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后,他就到台州市下辖的几个县(市、区),推销自己的品牌。
蒋志愿推销的对象不是客户,而是和他一样,从事农产品配送的门店和企业。他说服了许多家门店进行联合,开展了异地提货、营销网络共享的合作框架。他与全市各县(市、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店和杭州等地名特优农产品店联合,实现券卡通用,方便客户在各个地方消费。
在玉环买货,可以在椒江、黄岩等地提货;在椒江订货,可以在杭州等地提货……异地提货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不同品牌的小门店之间的联合,使这些门店迅速扩张了自己的领地,形成和大公司抗衡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蒋志愿实现了各县(市、区)网络的扩张,他不需要自己投资,就可以共享一个营销网络,实现利润分成、资源共享。
此外,蒋志愿的门店还与农产品基地直接对接,为基地提供一个销售平台,直接向机关单位、食堂、酒店、超市等配送。
要让一切变得更好——蒋志愿最喜欢说这一句话。他也正在实现领跑者的梦想,让一切变得更好。 王晏
蒋志愿(右)向顾客介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