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创业

两口鱼塘缘何效益差别大?

——养鱼师傅PK记

  在龙游县寺后畈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笔者见到来自江西的养鱼师傅魏小林。说起养鱼的事,他连连感叹:“看来老经验还是不敌新技术啊!”原来,去年初龙游县鲜鱼贩销大户张双其承租了213亩鱼塘,从江西聘请来两位养鱼师傅。同样是养殖草鱼,结果“理论”师傅郑小华的亩均产量和利润要分别比“实践”师傅魏小林高出579.5公斤和1250元!
  50多岁的魏小林,有着30多年的养鱼历史,是个富有养殖经验的“实践”型师傅。去年5月上旬,张双其给魏小林14亩鱼塘自行养鱼,作为聘请他的报酬。魏小林投放了3万尾草鱼苗、2000尾花鲢鱼苗、200尾白鲢鱼苗及少量鲫鱼苗。到去年底,共产鱼19200公斤、扣除鱼苗重量后,实现亩产1199公斤,其中,草鱼1125公斤/亩、花鲢46.5公斤/亩、白鲢27.5公斤/亩;获养殖收入9万元。扣除张双其为其支付的12250元鱼塘租金,魏小林的养殖利润为5550元/亩。“理论”师傅郑小华也来自江西,他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有着10多年水产养殖经验。张双其给郑小华22亩鱼塘做试验。郑小华在去年4月上旬投放草鱼4万尾时,按照草鱼吃饲料、白鲢吃中层浮游植物、花鲢吃底层浮游生物的规律,搭配投放了白鲢3000尾,其密度是魏小林的近10倍,以遏制蓝藻的泛滥。同时,借助仪器随时观察水质、定期投放生物菌制造的水体净化剂,从而有效避免了魏师傅鱼塘出现绿水(蓝藻泛滥)现象。至于花鲢则投放了9240尾,是正常投放密度的三四倍,用以给各大水库提供鱼苗。郑小华在去年8月底至9月底捕捞了2.1万公斤草鱼后,又于10月初投放0.25—0.3公斤/尾的草鱼苗1.2万尾,开展轮捕轮养来提高鱼塘的利用率。到11月底开始捕捞,又得草鱼1.65万公斤,并获花鲢4500公斤、白鲢3000公斤、鲫鱼1500公斤;扣除鱼苗重量后,实现亩产1778.5公斤,其中亩产草鱼1418公斤、花鲢173公斤、白鲢126公斤、鲫鱼61.2公斤。扣除所有成本后获利15万元、亩均利润6800元。
  通过对比,魏小林承认,自己只盯着花鲢价格是白鲢的2倍,而没有注意鱼儿生物链的因素;且一味采用传统养殖模式,未能应用科学养殖方法,也是“败”给小郑的软肋所在。“要想获得好收成,光靠经验不行,还得靠科技呀。”魏小林感慨地说。 童盛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