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是我省经济强县、养殖大县,去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5.02亿元,有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598家,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猪场41个。近年来,该区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养殖效益显著提高。尤其是通过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培育了一批具有萧山特色的畜牧业品牌,有力地推进了现代畜牧业发展。
制定操作规程,完善标准体系。为促进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该区制定了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生产控制技术操作规范,并将制订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集成转化为标准模式图,全区先后制定了商品猪、家禽、特禽、肉用羊、苗禽、蜂和动物防疫员人员防护等14个市、区级地方操作规程和商品猪、家禽、特禽等6张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对建设萧山区无公害畜产品基地,提高人工授精率,强化基层防疫工作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技术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快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该区每年邀请省、市专家讲授有关养殖业标准化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无公害养殖业生产技术标准等,提高养殖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水平。针对萧山土地、劳力等短缺难题,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大力推广新东湾养殖公司、新欣种猪养殖公司等智能化设施畜牧业,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该区积极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有11个场完成了部级、省级标准化场项目建设,有5个场通过了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落实监管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是畜牧业可续持发展的基础,也是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内容。该区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纳入综合考核,落实工作人员联场带户责任制和畜产品经营单位防疫责任制,2011年与304家养殖场建立联场带户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439份。同时,建立饲料、兽药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与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场(户)签订责任状,落实属地监管职责,把监管职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制度,将全区3家兽药生产企业、20家饲料生产企业、72家兽药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监测监控体系,实施常年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地毯式抽样和突击抽样相结合,严格杜绝违禁药物及添加剂的使用;加强养殖环节监管,近年来共检测产地样品6000余个,违禁药物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完善各项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监控。在畜牧业生产中,开展全面系统的台账记录是实施养殖过程监管的重要依据。该区编制和印发了10个种类的统一台账,建立了存栏生猪500头以上养殖场(户)的生产、免疫、投入品购买(使用)、引种、销售、无害化处理等为主的台账档案管理制度和区镇人员的巡查、监督管理台账制度。在做好宣传、培训的同时,派出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做好并完善档案记录,强化日常监督,使之形成制度化,保证标准化养殖质量的可追溯性。实行养殖备案登记制度,并对存栏5000头以上的猪场建立了免疫档案备案制度,对规模猪场建立了疫苗瓶回收制,全面推进生猪二维码耳标追溯管理,开展从生产―产地检疫―屠宰环节―屠宰加工时的二维码转换―终端信息查询的全程追溯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