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省气象局今年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

安吉白茶有了气候品质“身份证”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文/摄
  本报讯 4月6日上午,安吉县溪龙乡大山坞茶厂董事长盛潮涌高兴地从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手中接过《安吉大山坞白茶气候品质认证报告》。这标志着安吉白茶正式贴上了气候品质认证“优”的标签。据了解,这是我省首个通过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根据天气气候对农产品品质影响的优劣等级做评定。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是今年省气象局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也是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天气气候资源来提高茶叶等农产品品质、增强品牌效应的一项创新性举措。
  省气候中心专家金志凤介绍,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气象指标分为五级,分别是:特优、优、中、较差和差。近年来,省农气中心通过调查、收集、田间试验等,采集了农产品品质认证的气象指标,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这次通过气候品质认证的安吉白茶,是根据安吉大山坞茶厂的区域和茶园概况,通过实地勘察、分析认证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主要气象灾害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再对照指标体系,从而提出了安吉大山坞白茶气候品质“优”的认证。“通过了气候品质认证,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盛潮涌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白茶多年,以前是凭经验掌握白茶种在什么地方,怎么种才能种出好茶叶,但其中的科学内涵却并不了解。这次通过气候品质认证,让他对于种植白茶的气候条件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今后扩种茶树有很大帮助。
  据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茶叶外,今年我省还将开展水稻、柑橘等浙江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等级认证,继续开展气候品质等级评价试点,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提供帮助。
  今年省气象局开展的为民服务十件实事还有加强精细化、网格化气象预报产品的开发;研究开发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结合农业“两区”、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新建5个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联合林业、森林消防部门,在重点森林火险县新建和完善10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系统;在农村气象灾害敏感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加密建设100个自动气象站;新建100个气象灾害防御示范社区和气象防灾减灾标准乡镇;开展浙江天气官方微博服务,实时发布最新天气实况、预报预警和防御指引信息;深化“群众满意气象办事窗口”创建活动,开展网上便捷式保险理赔气象证明,在窗口发放《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农村房屋防雷设计施工实用图集》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