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救蔡畅
周恩来和李富春夫妇在法国时就相识。1921年,中共旅欧支部在法国巴黎办了一份《赤光》刊物。周恩来、蔡和森、李维汉、赵世炎、王若飞等人是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年仅20岁的邓小平和李富春负责刻蜡版和油印,李富春还负责发行。蔡畅和母亲葛健豪当时在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名气大,可以协助李富春发行。所以蔡畅也接触了刊物的工作,渐渐地与周恩来交往多了起来。
命中注定,他们的交往引来了一段生死之交的佳话。周恩来一共救过蔡畅三次命,使得他与蔡畅除了战友之情又多了一份生死之情。
1922年国内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停止后,法国政府也加紧了对中国留法学生的“监督”。和李富春结婚后的蔡畅先后在巴黎一家电灯厂和手帕厂做工。不久蔡畅怀孕了,身体很不好,生活主要靠母亲葛健豪出售自己的刺绣品维持。而李富春担负旅欧支部的领导工作,不仅要做工,还要做党组织的联络工作。为了节省房租,他们一家居住在一个大筒子楼似的宿舍里。有几日,蔡畅突然发起了高烧,葛健豪正巧外出做工,李富春去外地做联络工作,没有在家。
蔡畅一连发高烧3天,滴水未进。昏昏沉沉中,蔡畅几次想出门求救,均因无力站立而放弃。说来也巧,周恩来因为《赤光》刊物的事情找蔡畅。他敲门,里面却没有人答应,以为蔡畅没在家,便折身下楼。然而心细的周恩来走到楼梯口,发现属于蔡畅名下的牛奶积了3瓶。他赶紧返身上楼,果断地翻窗进去,发现蔡畅已昏迷不醒。周恩来将蔡畅送到最近的一家医院救治,并且垫付了医疗费。
1928年在上海,周恩来再次救了蔡畅。大革命时期,李富春夫妇和周恩来夫妇都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有一段时间,蔡畅因为连日组织纺织厂的女工罢工,奔波甚急,疲劳过度,在回家的马路边突然晕倒,不省人事。
正值大革命失败,昔日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变成了白色恐怖地带,警察和警车日夜不停地行驶在各条马路上,居民们不敢轻易上街闲逛。而蔡畅却在这个时候晕倒在马路边,许多行人不敢上前搭救。这时留着大胡子、化装成商人的周恩来坐着黄包车路过,他看见路边围着一群人,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周恩来总是快速离开,以防便衣特务故意放出“诱饵”引诱地下党“上钩”。而这次,他却鬼使神差地让黄包车停下来。他上前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倒地的竟是蔡畅!
他立即将蔡畅快速送到医院,等李富春接到消息赶来时,蔡畅已经脱离危险,苏醒了过来。
解放初期在中南海,周恩来第三次相救蔡畅。1950年,蔡畅从东北进北京,住在北京东四一个胡同里。那时李富春还在东北工作。一次中南海开会,蔡畅突然在会场上胃病发作,开始她还忍着,可她惨白的脸色引起了周恩来的注意,他连忙上前搀扶蔡畅离开会场,并用自己的汽车亲自送蔡畅到医院医治,幸亏治疗及时,避免了胃部的大量出血。
最后的告别
1975年6月16日,蔡畅在北京饭店理发,她突然看见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惊奇地问:“是不是总理也来了?”
她话音未落,周恩来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缓慢地走向他常去的房间。此时周恩来的身体已异常虚弱,但是他要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将他以前常去的地方再走一遍,和当年为他服务的工作人员做个告别。这天他正好来到北京饭店,和以往一样先到他办公休息的房间,然后又请理发师傅为他理发。蔡畅看见周恩来来了,也不等自己理好发,就急切地到周恩来的房间看望。周恩来见蔡畅来了,也感到意外,吃力地站立起身子,握住蔡畅的手。
这种握手他们是那么地熟悉,可是此时握手,他们却相视默默,许久说不出一句话。和蔡畅相伴了53年的李富春在半年前刚刚离世,周恩来抱病从医院赶到李富春追悼会现场,目送老战友走完最后一程。而此时的周恩来也已快到生命的尽头……
蔡畅用凝视的目光打量着周恩来,总理憔悴瘦弱的面容引起她的极度不安。她握着总理的双手,忧伤地说:“恩来,按理你比我大两岁,可是50多年你一直叫我大姐,今天看见你这样瘦,大姐心痛啊!”周恩来也感慨地说:“你是我们革命的大姐,富春都叫你大姐,我当然要叫你大姐啦!”
这时,蔡畅声音有点哽咽了。她用手掌轻轻地拍击着周恩来的后背,像是鼓励像是安慰也像是最后的告别。
蔡畅离开周恩来时,几乎没有抬头,立即转身而去,因为她已泪流满面。望着蔡畅步履蹒跚、不断抽泣的背影,周恩来的视线也模糊了。
半年之后,周恩来走了,永远地走了。1990年9月,度过了90寿辰后,蔡畅留下“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的遗嘱,安详离世。
(摘自《作家文摘》顾保孜/文201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