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记者从5月4日召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视频会议上获悉,本月起,我省将在所有市、县(市、区)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排查范围包含所有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等主要生产主体,并指导督促其作出质量安全公开承诺。
  据悉,本次隐患大排查行动以县级农业部门为主,乡镇参与,将采取集中普查与地毯式检查相结合、实地检查和产品抽样相结合等方式,在加强农业部门内部联动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隐患排查力度和深度。
  会议要求,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突出“农产品生产、投入品经营、农产品检测”三个环节,对监管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要加大对投入品生产经营环节检查力度,重点排查农(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车间和仓库;要开展农业生产环节检查,突出检查蔬菜、水果、茶叶种植和畜禽养殖环节的用药情况,严密防范使用禁用物质的行为,加大病死猪检查力度;要强化检验检测,加大巡查和抽检力度,每个县(市、区)监督抽检样品数量不得少于20个批次。
  会议同时对今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了相关部署,并指出,今年,在农业部确定的5个专项基础上,我省将突出蔬菜、草莓、杨梅和“瘦肉精”四个整治重点。为此,各地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的工作机制;要根据产业分布和隐患特点,确定相应的整治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科学用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基础上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对监管工作的动态跟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