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顺民意 解民忧 暖民心

  □本报记者 姚力丹
  它,是一个便民“窗口”;
  它,是一座连心“桥梁”;
  它,是一面监督“明镜”……
  它,就是遍布我省乡村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
  截至2011年底,我省3万个村(社区)已全部建立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办结便民服务事项1117万余件(次)。
  从办事跑断腿,到村干部上门服务;从干群互不理解,到办事公开透明;从服务单一化,到特色服务应有尽有……我省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不但走出了一条转变干部作风、简化行政审批、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更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口碑。
关键词:方便村民口碑:手续简便了、冤枉路少跑了、时间更省了
  某日午后,桐庐县凤川街道翙岗村村民黄建国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他从包里掏出户口簿、身份证等一叠资料,递给工作人员,不到十分钟,他的低保手续就办好了。“方便、省时、少花力气。”这是黄建国对村便民服务中心最直接的评价,“过去政府部门办公地点分散,村里很多人都不知道手续办理流程,往往要跑好几趟才能办好。”黄建国告诉记者。
  翙岗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像劳动保障、低保申请、医疗报销这些内容,只要证件齐备,都可以在便民服务中心一次性解决,如果村里不能办的,服务中心的代办员也会帮村民去镇里办好。同时,针对不少村民白天上班,晚上、周末才有空的特点,中心还打破‘八小时’工作界限,为村民提供延时服务。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我省农村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如何改变农村服务网络不全、服务机制缺失的状况,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成为基层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就这样应运而生。
  1999年,上虞市成立了第一家规范意义上的县级政府集中办事机构——便民服务中心;2001年,玉环县首创了全程办事代理制;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工作部署,决定将便民服务中心延伸至村,形成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服务体系。去年9月,我省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前实现了全覆盖的目标。
  为了实现“村民不出村,就能办成事”,每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都配备了1名以上的代办员,由村党组织成员、驻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担任,有条件的地方,还聘请了专职人员。目前,全省各地已配备专兼职代办员9.2万余名,按照“一门受理、全程服务”的要求,代办员会为村民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舟山、丽水等一些人口分散、位置偏僻的山区、海岛村还探索出了“定期上门服务”等代办方式,真正做到了“村民动嘴、干部跑腿”。
关键词:透明村民口碑:办事更公平,监督更方便
  在江山市清湖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柜台里有个不起眼的铁盒子,但里面装的东西可不得了:镇里各部门的56个公章全集中在这里,个个有“实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动物卫生监督站、投标中心、社会事业办公室……“过去办个证,到这儿批,去那儿审,要四处托人找关系,有时还要送礼。”清湖镇路陈村村民章海强是个个体户,经常要办审批手续,说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好处,他显得很是激动,“现在,只要手续齐全,符合办证要求,很快就能办妥,再也不用找‘后门’了。”
  为了让服务行为更规范,我省的所有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都制定代办服务细则,建立轮流值班、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台账登记等工作制度。同时,各地还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代办员纳入了乡镇统一管理、考核和监督,每月对工作人员的服务形象、业务技能、工作纪律、群众评议等进行考核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奖金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在便民的基础上,有效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部门作风转变。”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说,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在政府部门办事人员和群众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反腐“防火墙”,有效避免了暗箱违规操作,遏制了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便民服务中心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矛盾少了、理解多了,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更牢固了。”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关键词:惠民村民口碑:公共服务多了 咨询更丰富了
  早晨7点多,吃完早饭,温州鹿城区老涂村70岁的村民黄维欣就慢慢逛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开始热身跳健身操。
  走进老涂村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宽敞的大院,左边是村民活动室,右边是村民办事大厅,正对的是老年服务中心。“这个9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是村民们最爱来的地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民活动室每周二、周五组织村民跳健身操和交谊舞,老年服务中心的气血循环机、高电位治疗仪等理疗设备都可免费使用。
  在湖州市,民政、司法、公安、工商、电力等15个部门开展的服务项目已经相继出现在当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菜单”中。在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便民服务中心内,墙上挂着电子大屏幕每天都滚动着数千条招工信息。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电子屏与县劳动力市场相连,村民可以实时查看县里招工信息,有意向的就通过服务中心登记联系,去年已帮助村里转移就业了上百人。
  群众有什么需求,便民服务中心就提供什么服务。目前,我省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共设置了审批代办、基本公共、信息咨询、民事调解四大类的基本服务事项,均可由代办员全程代办。如今,我省便民服务中心涉及的服务事项平均达到50多项,基本涵盖了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同时,我省不少地方还根据当地实际特点,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职能作了“个性化”设置。比温州、台州、绍兴等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就专门设立外来人口服务专窗,推出了外来人口公共卫生、就业信息、子女入学帮助等服务项目。
  为让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项目更广泛,我省按照“能进必进”的要求,尽可能将涉及民生的服务事项办理权限下放到最基层。如温州市去年就向乡镇下放事权287项,使很多原来要到市、县办理的事项,现在在乡镇或村就能办理,大大简化了办事环节,方便了群众。
  据悉,今年,我省还将进一步充实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把涉及公安、司法、林业、残联、邮政、农信联社等部门的一些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尽可能都纳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范围,使便民服务事项由目前的50项扩充到80多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