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培育精品农业 建设幸福江山

  □柴珠根
  精品农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体系,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生产出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农产品。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路子”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农业部门要紧紧抓住农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技术措施,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坚持走特色农业、精品农业路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1.抓产业培育重点。以江山为例,根据该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应坚持战略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在稳定发展粮油生产的同时,围绕食用菌、畜禽、蜜蜂、果菜、茶叶等主导产业和花卉药材、种子种苗新兴产业,科学筛选精品农业培育重点。突出以优质粮油、自动化瓶栽食用菌、生态畜禽、优新蜂产品、精品果菜、名优茶叶、四季花卉等为培育方向,每个产业做精1-2个产品,做成江山现代农业的“金名片”。年内新培育百亩以上农业主体20家以上,建成“两区六群”产业示范区或精品园12个以上,争创国家或省级农业品牌1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100%有“三品”认证,创建生态循环标准化生猪养殖省级以上示范场2家、江山市级示范场20家以上。
  2.抓主体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职业农民是培育精品农业的主体。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每个产业择优筛选2-3个主体加以重点扶持,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项目倾斜、技术支撑等举措,充分发挥各类农业主体建设精品农业的积极性,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做优做强农业主体。重点要在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实行一企一策,定期走访,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改扩建,提升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3.抓精品基地创建。按照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结合农业“两区”建设,每个产业创建2-3个精品基地。通过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标准制定、商标注册、品牌认证,建成主导产业突出、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强劲、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农业精品基地。要在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保粮功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增强示范效应。充分发挥种粮大户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建设优质水稻基地、水稻轮作示范区,实现粮食高产高效。要充分利用特色蔬菜种植优势,建设万亩设施高效安全蔬菜产业带,建设蔬菜良种繁育中心,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产供销服务体系,实现从“种子种苗—标准化设施栽培—检验检测—农超对接”一条龙服务,打响安全优质蔬菜品牌。要将传统放养与生态无公害、零排放养殖模式相融合,引领生猪生态循环养殖。要结合旅游景点,融入文化要素,精心打造茶叶精品观赏园、苗木花卉生态园、稻田文化观赏园,拓展现代农业观光功能,实现以农兴旅、以旅强农。
  4.抓科技应用支撑。要积极为农业主体与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创造条件,努力建设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积极鼓励农业主体与科研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外围支持体系,进一步延展合作领域、合作范围、合作空间,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加强新型知识农民培训教育,提升各类农业经济主体素质。加快农业“三新”技术应用推广,提高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
  5.抓农业品牌打造。要创新发展树品牌,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各类农产品的市场定位,实施精品品牌战略,打造一批精品农业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原有品牌的效应,结合基地建设和主体培育,突出特色、绿色,每个产业创建或提升1-2个品牌。要强化监管保品牌,及时掌握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要宣传推介强品牌,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绿色食品知识,宣传绿色食品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精品农业品牌效应。要积极鼓励主体开展农业“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
作者单位:江山市农业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