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近日,省委外宣办举行了关于《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的新闻发布会,用18个字定义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标准,即:守规则、重礼仪、懂感恩、讲诚信、有责任、做好事。
“纲要”属全国首创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龚吟怡介绍,今年3月19日,省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纲要》,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4月24日,省委正式印发了《纲要》。从全国来看,就公民道德建设专门制定和颁布实施一个《纲要》,在所有省(区、市)中,我省的做法属于首创。
据悉,《纲要》全文约有10400多字,分为三大块、七个部分,40条,内容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内容,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方针、主要途径、实践要求和保障措施等。在《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基本内容的部分中,除了中央一直强调的建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之外,还增加了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内容,提出要着眼于建设“信用浙江”,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
“纲要”乃应时而生
据了解,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同时把这项工作作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目标,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紧落实。从2002年以来,我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颁布了《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实施了文明素质工程,大力弘扬和提升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省公民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据了解,在《纲要》起草过程中,诚信体系建设呼声最高,所以,这也被纳入浙江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纲要》,浙江公民道德建设基本内容包括“四德一诚信”,即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诚信体系建设,其中,首次加入了诚信体系建设。
在道德建设上,龚吟怡提到了历年来“浙江骄傲”评选工作中涌现的优秀人物,他强调,“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平民的一种爱心,虽然很多举动、行为并不惊天动地,但是他们却体现了我们浙江人崇德向善、大爱无疆的主流价值。”龚吟怡说,在道德建设领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存在诚信缺失等一些相对比较突出的矛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观念在我们的社会成员中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现今社会上如地沟油、毒胶囊事件不仅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也让企业的公信力不断下降。因此,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因为一些负面现象的存在而对公民道德建设丧失信心。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随着全社会对道德建设更加重视,各种道德缺失的现象也会逐步被遏制和扭转,社会风气也将不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