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前几天,入梅后的首场暴雨席卷了整个浙江,20个县(市、区)发布了不同程度的暴雨预警,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强降雨共有15个县 (市、区)43.25万人受灾,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1亿元,全省投入抢险人数3.07万人次。6月19日,随着雨带南移,肆虐全省的大雨开始减弱,省防指也将防汛应急响应等级从Ⅲ级调整为Ⅳ级。
但是,暴雨刚走,今年第5号强热带风暴“泰利”便接踵而来。受其影响,6月20日,浙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浙中南沿海海面出现8-9级大风。
6月20日中午,“泰利”进入台湾海峡,省气象台预测,“泰利”将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对我省仍会造成影响,并且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处于梅汛多降水期,全省各地仍多雷阵雨,由于前期我省降水明显偏多,部分江河水库水位较高,山体、土壤含水量大,强降水极易引发洪涝、山洪、山体滑坡、内涝等次生灾害,需加强防范,并密切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最新气象监测预警信息。
针对当前我省出现的强降雨天气,省农业厅也于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要全面落实农业防汛救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防汛抗灾意识,尽早做好人员、物资和技术等各项准备,视情启动应急预案;要科学应对,迅速采取各项防御措施,要组织农民及时抢收成熟的水果、蔬菜等作物,减少因灾损失,要指导农民加强水稻生产前期管理,认真抓好病虫害监测预报,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要周密安排,切实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指导农民搞好生产自救,加强在田农作物灾后管理,搞好补种改种,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巡查,确保灾后无大疫。同时要加强人员值守,保持信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