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本报讯 6月18日,浙江农村信用社举行成立60周年庆典。与别的庆典活动鲜花遍地、礼炮齐鸣所不同的是,浙江农信的庆典方式很独特:他们向慈善总会捐赠了55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慈善义工和爱心营养午餐工程、自闭症和脑瘫患儿关爱以及慈善造血型扶贫基地建设等项目。多年来,浙江农信社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今年4月,由于在社会责任和慈善公益领域的突出表现,浙江农信社荣获我国慈善最高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
60年前,当时隶属于慈溪县的南山乡(现属余姚市)试办了浙江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南山信用社。247户农民用卖柴、卖鸡蛋的钱,凑起283元股金,办起了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从南山乡信用社的创立,到2003年国务院下文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再到2004年4月18日成立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以下简称省农信联社),浙江农村信用社已走过了60个年头。目前,省农信联社下辖81家行社,其中农村信用联社38家、农村合作银行40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共有营业网点4100多个,员工4.6万余人。
省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姚世新表示,60年来,浙江农信始终立足“三农”,坚持以支农支小为己任。点多面广是浙江农村信用社独特的优势之一,浙江的最东、最南、最西、最北都有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农村信用社按照“普惠制”的经营理念,为4700万客户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承担了全省银行业约50%的农户贷款和近20%的小微企业贷款,贷款农户160万多户(户均18万元),贷款企业7万多户(户均192万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农村信用社不抽贷、不压贷,银企抱团共渡难关,去年以来,为6061家困难企业解决资金2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