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科技

梅汛期,莫忘田间勤管理

  自6月17日入梅以来,我省不少地方遭遇强降雨袭击,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当前正直大棚西瓜采收和单季稻移栽的关键时期,广大种植户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
清沟排水防涝
  稻田要特别注意暴雨后排水不畅引起晚稻秧苗受淹。旱地作物在雨后要防止田间长时间积水引起渍害,对地势低洼的田块要抓紧加高堤埂,必要时用抽水泵进行强排。大棚作物在下雨时要及时关闭棚门,放下围裙膜,防止雨水直接进入棚室。
抓好水稻管理
  梅雨期间的高温高湿易诱发早稻纹枯病,农户要利用雨停间隙抓紧进行防治。同时要做到科学灌水,晴天实行间隙灌溉,雨天则放干田水,灌浆结实期,保持干干湿湿,以达到养根保叶促粒重的目的。对抽穗后严重落黄的田块,要适当补施粒肥防早衰。受长期雷阵雨天气影响,最近单季晚稻插种进度较慢,并且由于农田内涝,使部分秧苗开始出现徒长现象,要抓紧移栽,防止超秧龄。出梅前后连作晚稻播种时,要用防虫网覆盖,防止雷暴雨冲刷盘泥,导致出苗不整齐。
菜地沟渠要畅通
  疏浚蔬菜田的沟道、沟渠,降低水位,缩短受淹时间,并及时加固、修复受损设施和棚膜。对能采收上市的叶菜、豆类、瓜类等,要及时采收上市,减少损失。对影响较小,能通过补救措施恢复长势的蔬菜,要在雨后及时扶理植株,冲洗叶片粘附的污泥;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追施薄肥,喷施叶面肥,并摘除黄老病叶,促进通风,降低湿度,尽快恢复植株长势。大风、暴雨后易导致蔬菜物理性损伤,加上田间湿度较大,伤口极易感染病菌,易造成病害流行,应抢晴天选择针对性药剂及时防治,减少各类病害的发生。同时注重蔬菜质量安全,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注意安全间隔期。灾后被毁绝收田块要及早安排抢播抢种下茬蔬菜生产,尽快补播改种,可根据市场行情,因地制宜抢播上海青、华王青梗等速生叶菜,争取尽快上市,保障蔬菜供应,提高经济效益。
季朝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