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益钧
从年初到年中,氮肥和磷肥价格可谓起起落落,虽说不上惊涛骇浪,但也是波涛涌动。氮磷钾三兄弟中,波动最小的是钾肥,笔者认为,一方面这和钾肥的源头有关。钾肥属于垄断类商品,其价格掌握在国际钾肥巨头手中,从年初钾肥巨头与中国确认了大合同价格后,港口以及口岸钾肥的销售一直都是贴近成本价,贸易商和经销商没有可以操作的空间,使得行情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市场的温和也和上半年总体需求较为分散有一定的关系。相比于去年钾肥成交量也并没有出现较大变化。
和钾肥不同,磷肥氮肥在国内基本上属于全面市场化产品,因此受到供求的影响更为明显。于是,我们看到了氯化铵的“供不应求”,看到了尿素厂家门前的“门庭若市”。为了抑制农资产品的过快上涨,发改委甚至约谈了尿素生产企业,约定出厂价格。后来,随着国际尿素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尿素价格才开始降下来。
从目前来看,天然气和原油价格有了较为明显的回落,对尿素成本并没有很好的支撑。从全球市场来看,国际化肥需求相比与去年并没有提升,部分国家有一定的下降,因此,未来尿素市场有明显波动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