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从零散放养到沼气工程

——看“世界屋脊”上的高原农业(二)

  □本报记者 金 茹
  车行高原,一边看着猪妈妈们带着小猪崽在林中轻松漫步,一边听同行的西藏农牧厅工作人员介绍,多年来藏民们都采用这种放养的方式,任由猪们满山跑。一行记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西藏牧民自在的放养方式。
  没想到车到路口转弯,云雾缭绕、青山环抱中,防疫严谨、管理规范的西藏林芝尼洋河养殖公司就这样出乎意料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可能没意识到在这样极富神秘感的地方居然会有这样极富生活化、规模又如此大的养猪场,一行的记者都显得十分兴奋,一看到总经理王利湘,就围上问个不停。
  王利湘是四川人,建筑行业起家,2004年投身农业,办起了养猪场。8年努力下来,猪场已是有声有色,颇具规模。
  王利湘介绍,尼洋河公司是一家集生猪繁育、养殖、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养殖企业,拥有约克、长白、杜洛克等优良种猪。养殖场现存栏各类生猪6800多头,2011年出栏育肥猪1.2万余头,产值3000万元。目前尼洋河公司已成为西藏的规模化商品猪生产基地,生产的猪肉全部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为节约成本、保证安全,尼洋河公司的猪饲料都是公司自己配给的,以玉米为主,这样一年下来,每头猪的利润能在200元左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企业还积极带动当地农牧民开展玉米种植和生猪养殖。2008年以来,企业通过订单、保护价收购的方式,带动林芝地区种植玉米5000万元,户均收入约1.5万元;通过提供仔猪和养殖技术服务的形式扶持带动林芝地区农牧民开展生猪养殖,为当地农牧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沼气工程的实施,既解决了养殖场的污染问题,又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清洁能源。2010年,尼洋河公司开始建设沼气项目,处理养殖场污水问题,综合利用养殖场资源,变废为宝,所产沼气为生产经营提供清洁的能源,沼渣还田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有机肥。王利湘说,今年公司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到2015年,生产能力翻一番,基本能满足林芝地区生猪市场自给的目标,并发展屠宰、肉类加工业务等。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西藏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共有16个,中央投资达34.435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加近12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